各人不聲不響,和方天同時,錯開在冰面各處,用著自己的設想方法,在試驗著。
真的走起來後,方天才發現,難度甚至比他原先預想的還要大,並且,大很多!這還是站在他這一世的已經經過好幾個月總體鍛鍊後的身體層次上說的。
如果是他剛來到這個世界那兒,想都不用想!
前進的過程大概是這樣的:
方天先找到一個可以微微借力的地方,然後,屏氣凝神,極其小心地調整著身體的角度——絕對要調整好,不然,不但無法從腳下借力,反而要摔個四腳朝天。
這是第一步,找借力點。
借力點找到後,身體也調整好後——這個調整的過程必須還要快,因為腳下有水在從上到下衝著,四周又有雨在打著,一不小心,能借到的那點力別說讓人向上滑了,不被雨水衝下去都是好的。
於是,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一觸即成!當穿著滑鞋的腳落到借力點上時,瞬間之內,要調整好身體,並做好完全的蓄勢。
下一刻,身體立即朝另一個能借力的地方迸發!並且,用力多少,能夠滑行多遠,也要算計好了,必須分毫不差,不然,滑過頭了,或者滑不到了,那等著的就絕對是倒滑下來。
這一下,這個山坡上可真是熱鬧了。
絕沒有一個人能只上不下的,包括方天在內。
一開始,幾個老頭,還有些許夥計,尚以為方天的這個想法是小菜一碟,根本就是手到擒來,可是不久之後,他們就一個個地歇菜了。
往往大咧咧地往上衝了數十米,然後,卻是被暴雨打擊得倒滑更遠,非但沒有前進,反而倒退了!
於是他們不服氣,再滑!
可是這玩意兒不是說他們不服氣就能解決問題的,杯具以至於更大的杯具,接連不斷地出現在他們身邊。被這些大杯具小杯具砸慘了的這些夥計,那種沖天的怨氣,就連老遠處的方天都感覺到了。
不過此時他也沒多大心情看他們的笑話。
因為他發現,現在的這個情況,對身體協調性的鍛鍊,那真是比梅花樁要高超數十倍,可惜他沒有這個製冰的能力,不然,天天在這裡這樣地鍛鍊,那就真是再好不過了。
逆行往上,真的是一波三折的。
最遠的一次,方天一路上,這裡借力,那裡打力,施盡手段,用盡籌謀,好不容易上升了近一百米。下一刻,一個不留神,不,不是不留神,而只是腳底極其些微的一個打滑,前功——盡棄!
任是他在下滑的過程中想方設法,也沒止住滑勢,於是倒滑了堪堪近三百米,才止住身形。
還沒等方天望峰興嘆呢,這時,他就聽到一聲暴怒的嘶吼:“草!老子就不相信,我他媽的會連一個土山包都上不去!”(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