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苟出一個盛唐> 第六百四十四章 窺伺南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百四十四章 窺伺南洋 (2 / 3)

很多新興的城鎮重新建立起來。

人口年輕化,金融改革完成,政局穩定,大唐進入發展的快車道。

全國各地也逐漸繁榮起來。

受戰亂影響最大的河東、河北、中原、山東三道,也在這幾年的政策優惠下,逐漸恢復生機。

持續四十多年的戰亂,其實也是這片土地的自救。

世家官宦被狠狠砍了一刀,處於歷史上最衰弱的時候。

新一輪的人口統計約有四千萬。

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歸化的蕃人。

地盤大了,人自然就多了。

政局穩定,很多隱匿躲藏起來的人,又重新登記造冊。

占城稻的推廣,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人人能填飽肚子,才能養得活下一代。

古代出生率其實不低,關鍵是夭折率太高。

家家戶戶只能能生,就一直生,尋常人家都三四個孩子,五六個孩子也不足為奇,三四歲田裡跑,六七歲就能撿柴放牛,十一二歲差不多就是勞動力了。

人口作為衡量地方政績的硬指標,地方官不得不上心。

事實上,大唐對州、縣按照經濟、地理、人口有明確的分級制度,州分為輔、雄、望、緊、上、中、下七等,縣分為京(赤)、畿(望)、上、中、中下、下六等。

等級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根據人口、經濟升降,有明確的指標。

地方官員的政績也是來源於此。

當然,邊地和傳統漢地是沒法比的。

比如遼東一個州跟浙東一個州肯定不在一個檔次。

所以一分政績,若是在邊地,就要算成兩分。

人口攀升,作為引路人的李曄,就要考慮更多的生存空間了。

不然關中人口越來越多,生存壓力越來越大,遲早要出問題了。

首要之地當然在南洋。

三佛齊、吳哥、爪哇、勃泥這些國家在大唐面前,根本不是一個檔次的。

地大物博,人口稀少,所謂的都城也才一萬人左右。

還不如大唐的一箇中等縣。

他們對土地的掌控也薄弱的可憐。

很多商業港口被大食人佔據了將近百餘年。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