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占城一樣,吳哥國也是深受海寇之害。
中唐時期,南面爪哇海盜不斷入侵,連國王都被砍了,前王子闍耶跋摩二世於德宗貞元十八年復辟,才建立吳哥國,並逐漸強盛。
現在擺在赫薩跋摩面前的問題不是分食占城,而是連體面退場都做不到。
大食法本來就對富裕的吳哥國更感興趣。
柿子挑軟的捏,這不僅是兵法、戰略,更是哲學。
赫薩跋摩眼見形勢不對,連忙向王師範派出使者,商討聯合剿滅大食法之事,順便請求王師範約束海寇。
大唐與徐萬峰之間的關係瞞不過有心人。
徐萬峰雖然沒明晃晃的歸入大唐,但他被封為南海郡公的訊息早就不脛而走。
赫薩跋摩也知道王師範是在用海寇警示自己。
進入談判,事情就好辦了。
自然是誰佔先機,誰就掌握話語權。
雙方很快就達成了共識,占城自古就是漢家故土,理應歸入大唐。
但不允許佛、道以外的教派在占城上落腳。
而且吳哥國願意認大唐為宗主。
其實站在吳哥國的立場上,只要剿滅了大食法,他們就一點不虧,素可泰地區更大、更富庶,也是歷史上吳哥王朝本來的擴張路線。
而吳哥王朝的滅亡,也是因為沒有掌控好素可泰地區,讓傣族人崛起,攻陷吳哥城,國人避入叢林之中。
兩邊聯手,大食法的末日也就到了。
王師範親自領軍,八千蕃漢唐軍將士直撲古笪羅之西的亂軍巢穴。
不動如山,動如雷震!
兵力永遠不是決定戰爭的關鍵因素。
唐軍忽然一擊,挾雷霆萬鈞之勢而來。
王師範用兵奇詭,盡得兵法之妙,這種風格在中土大戰中吃不開,但在中南半島上雷厲風行。
亂軍正處在開疆拓土的欣喜之中,措手不及,為唐軍突破營寨。
接著便是人頭滾滾。
西南諸蠻經過大唐的改造之後,早已脫胎換骨,紀律更強,裝備更好,猶擅長山林作戰。
亂軍唯一的優勢是人多。
但在猝然襲擊下,人多就變成了弱點,亂做一團,自相沖撞踐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