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歷史上的昭宗才是真的慘,被宦官囚禁毆打,銅汁封門,被韓建殺掉手上最後的一支力量,被王行瑜、李茂貞、朱溫當牌子掛來掛去。
最終慘死在朱溫的刀下,妻兒盡死。
韋昭度終究只是一個平庸之人,無力承擔拯救大唐的重任,卻又有自己的私心。
在大唐稍有生機之後,便急著為世族復辟。
現在一切都塵埃落定了。
李曄低調處理,韋昭度還是大唐的忠臣,但也僅僅是忠臣而已。
歷史曾給過他站在臺前的機會,但他終究沒有完成自己使命。
追封韋昭度的同時,李曄還追封拓跋雲歸為左禁衛大將軍、延國公、一等忠靖功臣,郝摧追封涇國公,一等忠勇功臣,二人皆鑄石像於朱雀街。
風雪稍停,正準備起行的時候,西北又傳來噩耗。
左千牛衛大將軍、金國公馮行襲病逝,享年六十有五。
風起雲湧的大時代已經過去,第一代的名臣名將們也逐漸凋零。
古人五十不稱夭,六十五歲,已經算是長壽了,特別是在這個紛亂的時代裡。
馮行襲長子馮勖出任沁州知州,政績平庸,無功也無過。
次子馮德晏,在李筠手下任都將。
李曄遂下令馮勖承襲父爵,為上庸郡公,加封散騎常侍,二品功臣。
追封馮行襲為樞密使,一品護國功臣,諡號忠敬。
不過馮行襲的病逝,也令西北防禦空虛起來。
張行瑾、楊崇本、馮行襲原本是穩定三角,現在缺了馮行襲一角,要麼張行瑾坐大,要麼楊崇本坐大。
這不是李曄願意看到的。
楊崇本在西北已經是封疆大吏了,若是再把廓州、興海、天唐府交給他。
搞不好弄成尾大不掉之勢。
別人有野心是別人的事,自己不知道防範,就是自己的愚蠢了。
楊崇本可以在松維擴充勢力,也可以在高原擴充勢力,但決不能把手伸入河湟腹心之地。
這不管他忠不忠心,而是制度上防範。
西北唯一能彌補空虛的除了老丈人張全義,就剩阿史那真延了。
張全義年事更高,阿史那真延為將尚可,英勇無畏,為帥就有些勉強了。
楊師厚、高行周、劉知俊剛剛經歷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