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幸虧是汴梁底子厚,若是一般城池早就崩潰了。
李曄引大軍回來,斷了汴梁君臣的最後一絲希望。
汴州城裡不斷有歸降的文書偷送出來,其中就有趙巖、張漢鼎的。
歷史上李存勖突襲汴梁,對投降文武不分良莠照單全收,後梁的矛盾實際上也轉嫁到後唐身上,加上後唐以刀兵立國,存在文官的權力空地,這些投降之人,迅速擠進了新政權,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後唐的快速腐朽。
如果李存勖是個有政治智慧的人,這些都不是問題,可惜李存勖的政治能力遠遠低於軍事能力。
自以為攻破汴梁之後,天下從此安生。
“這些人一無是處,大唐不需要他們!”這些人流入大唐朝堂,然後與別有用心者勾結在一起,豈不是又烏煙瘴氣的?
“王彥章此人當真頑固不化!”趙義存憤恨道。
“若非此人,朱友貞早降了。”薛廣衡道。
李曄笑道:“既然他願意做朱逆的死忠,朕就成全他!傳令下去,先登者擢為下將軍,擒殺王彥章者為上將軍!”
李曄還不信了,三四十萬的大軍還攻不破一座汴梁。
歷史上的確有一城抵擋十萬兵的戰例。
如睢陽之戰、釣魚城、襄陽城等。
不過前提條件是內外和諧,文武協力,後方支援。
說難聽一點,汴梁也只剩一個王彥章了。
“陛下,末將以為應暫緩攻城!”楊師厚忽然道。
“哦?”李曄來了興趣,汴梁這根硬骨頭一直是扔給楊師厚的。
“汴梁已是孤城,我軍強攻,城內必萌死志,萬眾一心,雖能破城,但傷亡極大,而且拖延日月,以末將計,不如先退圍,輔軍各歸鄉土,正兵佯退,汴梁文武不和,只因我軍壓迫才勉強整合,我軍一退,其必生內亂,末將只引一軍,便可下汴梁!”
李曄回望身邊的將士,即便是驍勇的親衛都、黑雲長劍都、銀槍效節都,都面有疲色。
他們都如此了,更何況普通將士。
強攻之下,不知有多少人埋葬在汴梁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