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隨著大唐的穩步前行,對天下大勢的影響越來越大。
就連晉軍內部,也有很多徹底歸附大唐的想法。
最典型的就是叔父李克寧。
李存勖抓軍政大權,財權卻落到李克寧手上。
這些年,李克寧與大唐互通有無,生意做的飛起,心也漸漸倒向唐室。
李克用在黃巢之亂中立下殊功,被僖宗收入李唐宗室,補名鄭王一系,相當於河東李家跟長安李家拜了把子。
儘管李存勖有意疏遠這層關係,但其他人還是認這層關係的。
這也是歷史上後唐正統性的來源之一。
李克寧跟大唐宗室一向走的比較近。
之前韓全晦買十萬石糧食,也是經過李克寧的手,不然現在天下大亂,誰會賣糧食?
常言說有錢有勢,李克寧有錢,又是李克用的託孤之人,還是李存勖的叔父,自然在身邊聚集了一個不小的圈子。
在他們看來,歸附大唐絕對不虧,皇帝人也不錯,弄個王爺當不是難事。
這就跟李存勖產生了巨大矛盾。
如今的河東,擁河中、振武、昭義、盧龍、義武、大同七鎮,帶甲二十餘萬,並且實力還在增長中,這種情況下,李存勖怎麼甘心寄人籬下?
更何況汴梁已經有人向他秘密投誠了。
汴梁朝廷早上發生的事,晚上就到了李存勖的案牘上。
還為李存勖分析了當前形勢,天下精兵良將,十之六七在大王河東,大王只需吞併黃河兩岸,收梁國精兵、錢糧,再結好契丹,以為外應,殘唐不足為慮也。
當年安祿山僅憑河北三鎮就橫掃了大唐,把頂點的大唐一把扯到谷底,現在的晉軍,又豈在當年安祿山的燕軍之下?
“梁國所憑者,唯王彥章、黃文靖、牛存節等宿將而已,大王當施以反間計,離間汴梁君臣!朱友貞外仁內忌,昏聵軟弱,遠遜朱賊,必能成功。”
李存勖反覆看著汴梁來的密信,最後又遞給了郭崇韜。
郭崇韜看完之後,滿臉驚訝,“這是何人之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