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佑四年八月,揚州徐溫與義子徐知誥殺揚州刺史朱友能。
徐溫的處境跟劉信差不多,都是聲名不顯,不被朱溫重視,更是被汴梁的權力中樞排擠,一直安置在揚州。
牆倒眾人推,樹倒猢猻散。
早在伐梁策實行的時候,梁軍便在這場角力中逐漸落入下風。
國力的差距在持續擴大。
大唐復甦,人心也漸漸迴歸。
當李神福揮軍楚州的時候,楚州大火已經燒了三天三夜。
淮水下游一座孤城,根本無法抵禦唐軍進攻的狂潮。
李振先一步摧毀了楚州城牆,把全城燒成白地,然後領軍退到徐州。
淮南大戰,只用了一個多月便宣告結束。
攻下壽州之後,幾乎是摧枯拉朽。
這也證明了李神福堅持攻打壽州的正確性。
如果攻打其他州,此戰不知會延續多久。
李神福進入一片廢墟的楚州城,北望徐泗,當即令劉知俊引軍北上,追擊李振。
又令柴再用試探進攻宿州。
兩軍踏入淮北,整個汴梁都震動了。
淮南丟失,汴梁早有心理準備。
在長期的對峙中,朱溫也感覺漸漸力不從心。
而現在,淮水防線全面崩潰,唐軍兵鋒推過淮水。
三十年來,朱溫東征西討,除了當年聲勢震天的黃巢、秦宗權,從來都是他攻打別人。
柴再用和劉知俊出兵對人心的震動,遠大於軍事意義。
脫離束縛的劉知俊異常狂野,他原本就是徐州人,曾在時溥手下為將,對徐泗的地形瞭若指掌,沿途攻破泗陽、宿遷、睢寧等大小十餘城,以八千天策右軍擊潰數萬前來攔截的梁軍。
不過李振異常狡猾,實行堅壁清野之策,徐泗糧食寧願踩踏譭棄,也堅決不留個唐軍。
在離徐州只有幾十裡的時候,糧盡,且三面梁軍合圍而來,劉知俊只能暫時退回淮北泗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