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苟出一個盛唐> 第四百一十三章 其志不小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百一十三章 其志不小 (2 / 3)

楊師厚當即起兵攻打通海,阻斷興海軍竄入安南的路徑。

從當前局勢而言,興海軍最佳選擇就是從通海城,進入步頭道,深入交趾三角洲。

步頭道又稱馬援道,乃是當年東漢大將馬援平徵側、徵貳之路。

大唐在步頭道沿途設立了一系列的羈縻州。

但興海軍並沒有選擇最佳的逃竄路線,而是在殺陸扆的第二天,便整軍向北,渡過瀘水,進入會川節度,楊崇本鎮守嶲州,收到訊息派出人馬攔截時,興海軍已經竄入高原。

對很多士卒來說,高原才是他們的家鄉,因此北上順應軍心。

興海軍為了以最快的速度逃入高原,連通海城的慕容敞六千部眾都捨棄了。

慕容敞堅守三日,扛不住銀槍效節都的猛攻,死於亂軍之中。

銀槍效節都和協軍入城,沒留下一個興海軍俘虜。

楊師厚趁勢收復鄯闡、會川等城。

表面看這場混亂結束了,但它帶來的嚴重後果仍在繼續。

唐軍內亂,南詔避入深山的舊部,又蠢蠢欲動起來,有人打出隆舜旗號,有人打出鄭昶旗號,或者有人乾脆自稱鄭昶。

這些人之前被銀槍效節都打怕了,不敢攻打唐軍駐守的城池,但南詔本來就山川複雜,這些人在邊荒之地聚集,吸納反抗大唐的勢力。

東爨的加入,令銀生和通海的形勢空前惡劣起來。

爨族是從爨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南詔發展了近八百年,從三國時期諸葛亮南征,採取“以夷制夷”之策,爨氏初具規模。

東晉至大隋,已經實際統治滇地四百年。

如果不是大唐選擇扶植南詔,爨族也會成為南詔的強勁對手。

所以儘管南詔滅亡,爨族在滇東南的勢力仍在。

楊師厚令魏五郎領騎兵追擊至雅礱江,只望見山嶺間黃昏中,興海軍朦朧的背影,鑑於地勢複雜,不敢深入,只得引兵退還。

楊師厚、楊崇本皆向長安八百里加急,上奏南詔形勢。

興海軍首先竄入嘉良地區,還是舉著大唐旗號,被楊師厚整合的部族紛紛避讓,興海軍暢通無阻。

四分五裂的高原,也抵擋不住如狼似虎的興海軍。

很多地方,只要陸論藏亮出僧人旗號,便自動敞開一條大路。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