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場射死三名頓兵,宣教使負傷而回,毒發身亡。
從來不輕易動怒的楊師厚勃然大怒,每一個銀槍效節都都是唐軍精銳,也是他的心血。
下令匯合所有南詔俘虜,聲言殺一羅苴子,赦免戰俘身份,賞一金,擒殺鄭仁旻者,可得一城之財貨!
起初俘虜們興致高昂,拿起盾刀就往丘林裡衝。
羅苴子箭無虛發,一千俘虜,沒有一個回來的。
楊師厚鐵面無情,再派一千俘虜。
依舊是死傷慘重,逃回百來個毒發身亡。
剩下的俘虜大懼,再也不敢入內,三令五申之後,仍是無動於衷,楊師厚遂下令在丘林下斬殺所有俘虜。
唐軍氣勢為之一滯。
丘林之上飛禽走獸,百草叢生,又有溪流緩緩而下,無法困死。
雲南四級長春,無法火攻。
只能以人命去填。
銀槍效節都都頭黃全素請命為決死隊。
被楊師厚拒絕了,他可以無視所有南詔人的性命,但極其重視部下的性命。
如今的他,身為中將軍,深受陛下賞識,在長安有豪華宅邸,卻搬到軍營與士卒同吃同住。
銀槍效節都有如此戰力,蓋因其與士卒同心。
“既然要用人命填,那就用南詔人的性命!”楊師厚遂下令協軍抓捕南詔蠻人,無論男女老少,悉數驅趕入林中。
溪流變成了血紅色,
三五間,林中腐臭熏天,吸引了大群烏鴉與蛇蟲。
羅苴子終於扛不住了,毒器損耗一空,開始三五成群的從丘林裡跑出,皆被唐軍射殺。
頑抗了十日之後,鄭仁旻手提南詔劍,披頭散髮領著三百羅苴子,向銀槍效節都發起最後衝鋒。
其肉身被十幾支銀槍挑向空中。
天空依舊蒼白,萬里無雲。
吐蕃高原上寒風滾滾而下,也不知淹沒了多少英雄豪傑。
然而這個時代,任何國家的興起,註定是累累白骨堆積而成。
楊師厚深諳這個時代的黑暗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