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襄大戰持續了整整半年,南陽盆地的春耕早已被耽誤,襄州東南的糧田被大水沖毀,可以想見此地饑荒是不可避免的。
見到如此多的百姓湧來,李曄下令長安加緊運送糧食過來。
人多力量大。
只幾天的功夫,襄州城內外的屍體被清理一空,還在城外沿江修築堤壩和防禦工事,為了避免成汭有樣學樣的搞水攻,李曄還沿江修建烽火臺。
就算增加了這麼多的工程量,人力還是有富足,唐、鄧、均、隨、郢、復等州的百姓紛紛向襄州湧來。
流民一度超過十五萬之眾。
人一多,聚在一起,不找些事情給他們做,難免會生出各種事端。
李曄索性把唐鄧二州也加固一番。
令輔軍分化流民,全部編入莊戶,分散於唐鄧二州,興修水利,修建新的家園,還大力拓展陝虢、盧氏、鄧州、唐州、襄州的官道。
又在唐州之西修建大量的防禦工事。
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荊襄的主要威脅都是來自於汝、蔡二州的梁軍。
斥候將光州的戰報一一送來,李神福的兩萬黃頭軍突入光州境內,有力的牽制了朱溫的攻城,還有高行周不斷襲擾梁軍糧道,小股梁軍直接被他吃掉,高行週一度兵臨蔡州城下,光州之北的泌、潁、蔡等地不堪其擾,多次向朱溫求援。
朱溫只得派出大將張歸霸清掃高行周。
時光一晃而過,進入乾寧六年七月,成汭終於按捺不住開始搞事情了。
先是遣大將劉昌美進攻荊襄東南三州。
這些地方一直都在鬧水災,並且靠近被梁軍佔領的鄂嶽,李曄也就沒有太過在意。
把手伸到漢水下游,就進入了長江流域,沒有水軍,這些地方也守不住。
非常不幸的是,這時代水軍犀利的除了淮南,就是荊南的成汭。
李曄可不想成為唐末的曹操。
而只要經營好襄州,整個荊襄大地,包括荊南、鄂嶽,全部仰唐軍之鼻息。
組建水軍、鞏固襄州,成了當務之急。
李曄在襄州城中豎起招募水軍的大旗。
然而一連三天,應者寥寥,李曄心中苦笑,這就是水攻襄州的副作用了,荊襄百姓對大唐的戒心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