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曄計劃在此戰之後,把有功的輔軍轉為正兵。
訊息一經傳出,輔軍人人像抹了雞血一樣,奮不顧身。
每個人都有向上躍遷的慾望,這些慾望彙集在一起,就是重振大唐的動力。
李曄起事之初,就定下了與百姓和底層將士實現捆綁的路線,現在只不過剛剛邁出幾步,就爆發如此大的威力。
破李茂貞、擋朱溫、取河隴、復西域、戰荊襄……
後面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但不再是渺茫。
“殺!”
唐軍奮勇向前,銜白刃而進,持長盾而上,無懼城上如雨的弓箭木石。
而荊南軍一副有氣無力的樣子。
從成汭撤退之時,荊南軍在心理上已經落於下風。
站在荊門城牆上,可以清楚看見北面搖曳的天子旌旗,碩大的“唐”字聳立天地之間,隨著翻過景山、荊山的秋風招展。
荊南軍莫名其妙的就成了逆賊。
這種心理落差帶來的副作用,在戰場上最直觀的表現就是士氣低落。
往往兩三個荊南軍才能抵擋一個戰兵。
“破賊!”一個戰兵身體被六七根長矛刺穿,仍舊掙扎著揮砍,長矛抽出,帶著鮮血與內臟,戰兵在倒下的前一秒,還在揮刀。
然而就在荊門城岌岌可危之時,城上一軍忽然殺出,以矛陣推進,攻上城的輔軍沒有完整陣列,自然不敵,被推下城牆。
接著就又是慘烈的登城戰。
大戰三個時辰,荊門城依舊屹立。
李曄鳴金收兵,下令營救傷亡將士。
戰兵的表現已經超過了他的預期,想要一戰攻下十萬人鎮守的重鎮,顯然是痴心妄想。
時間是站在李曄這一邊。
接下來幾天,唐軍每日出戰兩三個時辰,戰兵輪番攻城。
在充足的後勤和療養體系下,戰兵計程車氣越打越旺,身後即是皇帝,身後即是大唐,他們自然沒有怯戰的理由。
李曄一路雖然搖搖晃晃,但落在將士心中,卻是未嘗一敗。
十幾天的功夫,荊南軍終於意識到,唐軍這是在戲耍他們,真正的精銳還沒有出手。
而這十幾天功夫,荊南已經大變天。
江漢平原除了江陵,全部被聯軍攻陷。
劉知俊猛攻江陵,守將鄭準抵擋不住,開城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