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有水網,自己有人力物力啊!
如今荊襄接收的流民就在二十萬之上,還有輔軍和關中青壯,超過四十萬人聚集在荊襄一線,這麼恐怖的人力,移山倒海都是旬月之間,還填不平漢水?
笨辦法有時候才是最令敵人絕望的辦法。
“徵發荊襄青壯,沿漢水修建烽燧堡,於平緩處修建城牆,同時伐荊山大木,釘於漢水之中,阻塞航道,再以鐵鏈封鎖漢水險要之處,從襄州一路平推下來,此乃以陸制水之策,朕就不信荊南兩萬水軍,還能飛上天去!”
以陸權碾壓水權,逐步擠壓荊南水軍的活動空間,最終將其一網打盡!
帳中眾將都怔怔的看著李曄,他們都是將領,很多時候都是從軍事層面思考問題,只有身為皇帝的李曄,能從國力上思考整個戰局。
一如朱溫圍攻光州。
“陛下聖明!”
詔令既出,荊襄青壯紛紛南下,李曄不僅提供一日三餐,還以糧食為工錢,不用動員,流民便聞風而來。
為了保障他們的安全,李曄派出周雲翼、楊師厚全程護衛。
看著工程量巨大,但真正動起手來,其實沒有那麼難,也不是所有水域都要釘木樁,很多地方依據山形水勢,一條鐵索就能封鎖很大一片水域。
不能封鎖的地方,以木樁釘入水中,以城牆護住兩岸。
才一個月多的時間,從襄州至荊門的三百里水域,全部封鎖。
荊南水軍很快就成了網中之魚,被困於白虎山下凹子湖。
跟騎兵一樣,一旦水軍禁止下來,幾乎就沒有什麼反抗能力。
周雲翼領著一眾騎兵巡視凹子湖周邊地形。
能把荊南水軍困在此地,花費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
這些時日的接觸,荊南水軍像泥鰍一樣遊弋在漢水周邊湖泊中,數次逃脫周雲翼的封堵。
其實有幾次機會,岸邊的投石機可以重創他們。
但出於另外一層考慮,周雲翼放過了他們。
在李曄以陸制水的策略下,他們遲早會成甕中之鱉。
所以當這一天到來時,周雲翼心中波瀾不驚。
延續這時代武人的傳統,荊南水軍仍舊不投降,駕著三百艘戰船,躲在湖中。
“我軍可鋪設木排,充塞整個湖面,步卒如履平地,破其水軍不難!”部將韓彥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