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曄又趕緊扶起他,“你們一族都是我大唐定難功臣,先帝沒有虧待你們,朕也不會虧待,即日起,李彝昌承襲夏國公爵位,送長安太學與諸皇子一同讀書,夏州郡公李思諫賜長安宅邸三座,子弟皆可入太學。”
“謝陛下。”李彝昌大喜。
李思諫眼神漸漸黯淡下來,“謝陛下厚恩。”
周圍蕃漢將領,李曄也一一安撫,有了鄜坊的經驗,李曄順坡下驢,將這些人全部納入輔軍的編制當中,有進取之心的調入戰軍,無進取心的封賞一些虛銜。
分蛋糕肯定不能讓所有人滿意,以目前唐軍的機制,有能力有本事就不怕被埋沒,沒能力有野心的,李曄也不怕他們鬧事。
又把周雲翼的禁衛左軍駐地改在夏州,又調了一半的輔軍入夏州。
剛剛安撫完夏州,銀州、宥州都來了使者,卻不是歸降的。
銀州刺史李思忠求請為銀州節度使,宥州刺史李思義求為宥州節度使。
這讓李曄感到鬱悶了,難道如今唐廷的刀子不夠利索?都嚇不住人了?
最有資格叫板唐廷的李思諫都老老實實投降,這兩人居然還認不清形勢。
“綏州有什麼動靜?”李曄問道。
“綏州李仁祥按兵不動,頗有觀望之意。”薛廣衡將斥候探聽的訊息報上。
本以為能兵不血刃解決夏綏,卻是事與願違。
不過這樣也好,不流點血,總有人不情不願。
“銀、宥、綏三州各有多少兵力?”
“銀州北接地斤澤,党項大部彙集於此,銀州蕃漢部眾兩萬有餘。”
銀州之西北三百里,有地斤澤,方圓五百里,水草豐美,便於放牧,地形廣闊,後世李繼遷就是憑藉此地,與趙二玩起了躲貓貓,逐步壯大。
地斤澤之西便是後世著名的毛烏素沙漠,唐初遷徙“六胡國”昭武九姓在此,水草豐美,唐初一度還在此地開過田地,不過隨著胡人的過度遊牧,到了現在,逐漸形成一小片沙漠。
李思忠、李思義就是佔著地利,打不贏可以跑,才有膽量跟唐廷叫板。
趙二視地斤澤為蠻荒之地,李曄卻視之如寶,可以說地斤澤才是党項人崛起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