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比武的最後一步是攀城,六米高的南城牆扔下十幾根繩子。
引起各都瘋狂爭奪。
若非李曄事先在城下鋪了大量乾草,光是摔死的人就不在少數。
饒是如此,依然有大量的人受傷,城頭上的火把驅趕了夜色。
直至午夜,這場比武才落下帷幕,爬上城牆共有十二人,居然全部是武賁。
表現最出色人李曄見過他的名字,姜懷山,典型的關中漢子,身高體長,面如滿月,一股赳赳武夫的昂揚之氣,二十三四的年紀。
李曄大為讚賞,賞賜了一把從廳子都繳獲的兩把寶刀。
其他人李曄也親自賜下各種裝備。
雖是舉手之勞,但這些武賁們個個異常振奮,嘶聲吼道:“重振大唐!”
將士有如此進取之心,也不枉李曄弄這麼大動靜。
賞賜之物還有十一件,都這個時候了,李曄也懶得再收回去,“下面還有表現突出者沒有?”
親衛趕忙下去查詢。
過不多時,親衛便將表現優異者的名錄都呈了上來。
杜晏球的名字赫然在列,他所在的輔軍第十三營,居然生擒了七個都頭,不愧是廳子都指揮使。
看到這個名字李曄還是很欣喜的。
名錄上其他人表現也很突出,並不是所有人都以武力突出的,有些都頭指揮非常得力,擊敗數倍之敵的圍攻。
這才是李曄舉辦大比武的真正用意,一個好的指揮者,永遠比一個武力突出者珍貴,項羽號稱萬人敵,還還是敗在用兵如神的韓信手中。
二十一人站在金光門城上,捧著自己的賞賜,城下數萬大軍,瘋狂呼喊:“重振大唐。”
吼聲震動長安,彷彿要撕開黑夜。
眼看要過年了,李曄趁機宣佈分批放假。
命令傳達下去,氣氛狂熱到了頂點。
“陛下萬歲,大唐萬歲!”
城牆上杜晏球的眼神一點一點變化,被千萬人仰視,誰能安之若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