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鐵槍王彥章之類的人物,在正史中表現一般。
後世因其氣節,才大書特書。
但楊師厚不一樣,他是五代最璀璨的將星,史書上對他有完整記載。
總結起來八個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自他投奔朱溫之後,西攻關中,南滅荊襄,迫降王師範,北戰李存勖,從無一敗,鼎鼎大名的銀槍效節軍,就是他建立的。
在他活著的時候,僅靠魏博一鎮之地,硬剛李存勖。
事實上,李曄覺得楊師厚才是五代第一名將。
別看李罕之人不行,手下倒是有兩員未來名將,一是楊師厚,另一人就是符存審,不過符存審早投了李克用,被李克用收為義子,改名李存審。
這時候沒人知道楊師厚這麼牛轟轟,楊師厚自己也不知道自己這麼牛。
這些年跟著李罕之東奔西跑,連個安穩日子都沒有,剛在河陽安穩了兩年,李罕之又耐不住寂寞,進攻河中,一敗塗地。
這也是李罕之的常規操作。
楊師厚都不知道李罕之打仗什麼時候贏過。
今年他剛好而立之年,男人到了這個年紀就要考慮很多問題,他對李罕之早就失望透頂,曾想過投奔李克用,只不過他名聲不顯,河東大將雲集,怕是沒有出頭之日,後來想投奔朱溫,一直猶豫,畢竟跟了李罕之這麼多年,還是有些情分在的。
一場亂戰,受了重傷,成了俘虜。
楊師厚也沒打算活命,他早已見慣了生死。
生如浮萍,死如落葉,這是唐末武人的宿命。
沒想到奇蹟降臨了,大唐皇帝親自為他治傷,他如冰塊的心被觸動了。
這可是大唐天子啊。
以往跟隨李罕之的時候,沒覺得大唐有什麼,大唐皇帝跟廟裡的泥像差不多。
但前天的大戰,讓他忽然明白,大唐跟他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樣。
不再是一個虛弱無力,彷彿行將就木的老人。
而是一個裡裡外外透著生命力的年輕人。
雖然弱小,但那麼多人前仆後繼,甘心赴死。
楊師厚被震撼到了。
李曄不知道楊師厚在想什麼,這麼一個頂尖大將,若是放過了,豈不是暴斂天物?
不過怎麼不能太著痕跡,畢竟這時候的楊師厚名聲不顯,還只是一個都頭。
若是直接提拔他,軍中其他人怎麼想?
他們血灑疆場,反倒一個俘虜青雲直上?
軍心都隱藏在這些細節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