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候卻猶豫起來,“敵軍分出騎兵,沿途追殺,小人、小人沒看真切。”
李曄看著他滿身的傷痕,還在流血,知道他能回來,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歷來大戰之前,斥候之間的絞殺更為血腥。
李曄扶起他,溫言道:“你辛苦了,先去養傷吧。”
簡單的一個動作一句話,年輕斥候感動的熱淚盈眶。
李曄深思起來,李罕之這麼大費周章的捕殺斥候,掩藏形跡,難道是為了在虢州沿線佈置埋伏?
他手下三萬大軍,根本不需要這麼謹慎。
如果自己是李罕之,最好的計策就是圍點打援,虢州圍而不打,設下埋伏,吸引潼關主力救援,然後圍攻援軍。
李罕之的兵力完全做得到這一點。
若潼關不救援,他可以從容攻打虢州,再吃下陝州。
目前河東相繼有張存敬部三萬人,周德威部兩萬人,李罕之部三萬人,李曄一萬餘人,王珙和王珂兄弟倆具體多少兵力不得而知,但王家二十年經營,五萬兵力是有的,兄弟倆勢均力敵,兵力應該都兩萬左右。
也就是說河中整整十三萬大軍混戰。
最先搞事的李罕之反而佔了主動權,活動空間最大。
很明顯,李罕之和朱溫暗中結盟。
否則張存敬根本不要陷入河中泥潭,直接從洛陽進攻近在咫尺的李罕之老巢河陽,才更符合軍事邏輯。
王家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兄弟爭位也就罷了,反而四處引狼入室,搞成一個雞飛蛋打的局面。
李曄閉目深思良久,忽然睜開眼睛,對薛廣衡道:“找高將軍來見朕。”
過不多時,高行周就趕到城樓,“末將拜見陛下。”
因之前下了軍令,嚴禁將領請戰,高行周說也不是,不說也不是,看臉色就知道他憋著火。
上次華州血戰,神策軍損失慘重,幸虧李筠和周雲翼給力,才讓他不至於被韓建擊敗,他向來自視甚高,覺得對不起皇帝看重,更需要一場大戰證明自己。
“敵軍營帳就在眼前,高將軍有什麼想法嗎?”請將不如激將。
高行周眼中火氣升騰,半跪於地:“末將願率本部兵馬,滅此跳梁鼠輩!”
三千人對六千人,還是攻擊敵人大營。
他有信心,李曄沒信心,“朕再給你三千親衛軍。”
“不,末將只率本部三千,若攻不下敵軍大營,末將提頭來見!”高行周斬釘截鐵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