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早朝,太極宮紫宸殿,群臣陛見。
這麼多雙眼睛盯著自己,李曄難免心中打突。
有人說幹銷售,第一條件就是臉皮厚,李曄頗得其中精髓,堂而皇之的倨坐在胡床上。
只是這種姿勢讓他覺得彆扭,加上穿著冠冕龍袍,又不敢亂動,別提多難受了。
暗想以後有機會就弄個圓桌會議,免得這麼辛苦。
和電視劇裡不一樣,臺下的大小官員都是跪坐左右兩列,端端正正,目不斜視。
這個場景讓李曄感覺回到了高中讀書的時候,加上今天起的太早,現在腦袋裡還昏昏沉沉的,困的不行,也沒注意下面在說些什麼。
基本就是有鬍子的大臣和沒鬍子的宦官吵作一團。
黨爭嘛,為了反對而反對,凡是你同意的我反對,你反對的我同意,也不管對錯,若不是顧忌身份,早就破口大罵了。
李曄昏昏沉沉的聽了一陣,也就沒興趣了,大多是一些沒營養的東西,比如某地饑荒,請求朝廷賑濟,問題是朝廷也等著賑濟啊,就算朝廷願意賑濟,怎麼保證從長安運出去的糧食不被沿途的大小藩鎮打劫?
神策軍的戰力恐怕還不如周邊的盜賊。
論去論來,盡是這些不著調的事。
李曄本來還以為今天主議的是張浚的兵敗之事,但奇怪的是,大臣們絕口不提。
不提就不提吧,李曄還真不相信這些人能說出花了。
大唐國勢傾頹至此,也就只剩這些表面文章了。
“陛下,聽說前日隴西郡王有奏章送到。”終於有人說了點正事。
鳳翔距長安不到三百里,騎兵朝發夕至,是目前懸在唐廷頭上的利劍。
李曄搞不懂歷史上昭宗的哥哥唐僖宗是怎麼想的,在家門口給自己整一個鳳翔節度使,這不是找死嗎?
紛亂的朝堂頓時安靜下來。
李曄知道就在臺下,不少人充當著鳳翔的耳目,這也難怪朝中無人敢提李茂貞的大不敬。
說話的人四十幾許年紀,長鬚,看來不是閹黨。
李曄還沒說話,旁邊就有人長身而起,大聲斥責:“崔胤你好大膽,隴西郡王的奏章是給你看的嗎?”
崔胤?李曄想了想,似乎以前在史書上沒看到過這個人。
說來慚愧,前世關注的重點是誰打仗厲害,誰是第一名將,第一謀士,對唐末的政治格局一竅不通。
不過他也看了不少穿越小說,以及網上對各個朝代的評價,其實唐末的朝廷跟明末差不多,也有閹黨和清流,明末好歹還有洪承疇、孫傳庭等一系列能做事的人,只要崇禎皇帝別作死,基本就不會死。
但唐末,閹黨和清流除了扯皮,基本就沒什麼大作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