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玄奘騎乘的花生,雖是呂雲澄送出,實際上是被觀音菩薩變成的馬。
普賢菩薩那邊兒,原本計劃著呂雲澄培育的那隻聽諦獸後裔,但找來找去沒找到,便另外選了一頭白象。
這還真不是不捨得,而是呂雲澄早就把那頭聽諦後裔給了孩兒,如今並不在崑崙仙府,自然是看不到。
臨走臨走,又給青眼白龍點了三滴甘露作為點化,點化為青眼少女。
都已經點化了,呂雲澄自然不會吝嗇,便讓青眼少女跟隨菩薩為隨侍。
觀音菩薩似乎來了興致,又點化了一隻海馬為善財童子。
話說菩薩你可真是夠賴的,所以這善財童子叫海馬瀨人好不好?
和你的龍女正好能湊一對!
搜刮一陣,觀音菩薩也覺得有些不好意思,但來都來了,拿都拿了,那就乾脆再多拿一些,又挑了幾隻比較萌的神獸,比如放電的黃皮鼠之類的!
本著禮尚往來的心思,自家紫竹林和蓮池已經被挖的差不多,沒什麼新鮮的,便把三光神水留下了幾滴。
順便……許下一片領地!
西牛賀洲的國度,大部分都是隻有一座城的小國,比如比丘國,但也有天竺國這種地域相對比較廣大的。
天竺國是佛門大本營,自是不能把領土讓出去,但不能讓的唯有內郡。
天竺國外郡的領土,讓就讓了。
雖然有些被蠶食的意思,但這種事情沒什麼好說的,一方面還債,一方面百姓心中祈盼也是如此。
你們不是期盼來世投胎大明麼?
現在不用期盼,也不用等到來世,你們如今已經是大明的百姓!
甚至,從觀音菩薩本身的理念道果而言,也並不存在任何的違背。
畢竟,只要腦子正常,就知道大明百姓過得比天竺百姓好得多。
至於以後要怎麼辦,愛怎麼辦怎麼辦,大劫即將到來,變數連續增加,觀音菩薩也要主動去推動一二。
呂雲澄藉助小獅子,傳遞過去一句話:“菩薩心中也不怎麼安分啊!”
觀音菩薩回了一句:“倘若貧僧安分守己,如何與帝君為道友?”
“這倒是!”
“道友請留步,貧僧去也!”
……
白素貞看著觀音菩薩的背影,有些好奇的問道:“夫君,咱們就這麼把神獸給出去?這也太多了。”
“不多,不多,我們剛才用小獅子傳遞的話,已經值回一切神獸。”
“一句話值這麼多?”
“一句話能夠做很多事,我們說的那一句話,至少價值一塊磚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