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
“這事兒好說,待得老孫取到真經之時,必然會為菩薩詢問一二。”
“那便多謝大聖了。”
“小事,小事,老孫去也!”
孫悟空不在乎什麼坐騎,卻想到了傳聞中的“八十一難”,也就是通天河問壽的老烏龜造成的那一難。
原劇情中,過通天河時,曾經得老烏龜馱著過河,老烏龜請玄奘向佛祖詢問自身壽元,玄奘滿口答應,不想到了靈山事情太多,最終給忘了。
巧的是,回程之時觀音菩薩點數西行劫難,發現少了一難,施展術法,讓玄奘師徒落入到通天河畔。
再次騎乘老烏龜時,老烏龜開口提及此事,得知玄奘並未詢問,惱怒之下把玄奘師徒盡數掀入水中。
此難無驚無險,畢竟老烏龜的修為著實一般,也就是入了一次水。
但卻完成了最終的圓滿,便是天地不圓滿,取經亦不能圓滿。
晾曬經書時,書頁沾在石頭上,扯壞一頁,此為不圓滿,但卻也恰恰是這份不圓滿,造就了取經的“圓滿”。
孫悟空答應地藏王菩薩,便是心中測算劫難,發現仍舊有所缺失。
如果到時候無論如何也湊不齊,不如便用此事來湊數,反正左右不過是一隻坐騎,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孫悟空乃心猿,按理說心中有念便算是“心動”,會被諦聽所探查。
諦聽側耳傾聽,想要聽到孫悟空此時的心聲,卻只聽到一聲嘶吼,只得訕訕停下神通,不敢稍有催動。
看著孫悟空離去的背影,又看看諦聽蒼白的面色,地藏王菩薩笑道:“你是不是用神通窺探猴子了?”
“菩薩慧眼如炬。”
“你呀你,神通固然高深,就是太過喜歡探尋他人心中隱秘,幸虧猴子性格大度,換做小肚雞腸的,你現在怕是已經受傷了,忘了上次麼?”
“東華帝君的劍氣確實厲害,而且屬下沒想到,他的劍氣不僅可以防止他人探查,還能根據探查自行反擊。
更沒想到,一向無法無天依靠金箍棒狂轟亂炸的孫悟空,竟然也有阻攔探查的本事,當真是厲害至極。”
“如果是西行之前的孫悟空,或許攔不住你的探查,如今孫悟空已經有了長足長進,足以憑藉自身修為感悟坐上蓮臺,豈能容許隨意窺探。”
“菩薩也不曾看破?”
“莫說是我,即便是我佛如來的漏盡通、宿命通,也只能推測到一部分因果變化,卻無法窺探孫悟空內心。”
“這麼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