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兔子就是兔子,本性還是很善良的,一個巴掌不至於下死手。
玉兔覺得天竺是佛國,送到佛寺應該會比較安全,便送去布金禪寺。
可惜她的閱歷著實不夠,不知送到佛寺也不安全,公主吃了很多的苦,這樁因果日後必須要有了結之時。
至於添難之說,原劇情中的玉兔十有八九是故意添難,如今的玉兔卻沒有這樁心思,只是在安享富貴。
便宜老爹讓她出門找駙馬,她便下意識的覺得該找一個俊俏的。
什麼宰相的兒子、將軍的孫子,固然不是歪瓜裂棗,但卻都不甚滿意。
看來看去,發現被擠到身前的玄奘風姿俊秀,一表人才,心中歡喜,便把手中的繡球扔到了毗盧帽中。
周圍兵丁侍衛見了,立刻把玄奘簇擁到了皇宮,面見怡宗皇帝。
天竺國王聽聞女兒招駙馬,卻招了一個和尚,心中不甚滿意,打算找個由頭把和尚轟走,莫要玷辱了女兒。
不想玄奘進來之後,發現這和尚風姿俊秀,比周圍任何一家寺廟的高僧都要仁善祥和,怒氣便瀉去三五分。
“和尚,你是何來歷?豈不聞僧侶有戒條,為何要招贅駙馬?”
“阿彌陀佛,貧僧自幼出家,豈敢違背戒律,只是誤打誤撞撞上了。”
“怎的就誤打誤撞?”
“貧僧從東土大明而來,去往西方極樂世界拜佛求經,路過寶方,本打算看看風土人情,不想被擠了過去。
公主拋繡球,不知怎的落入到貧僧毗盧帽中,貧僧是出家人,怎敢與玉葉金枝為偶?萬望赦貧僧死罪,把此事作罷,倒換通關文牒,繼續西去也!”
“你是從大明來的和尚?”
“正是。”
“從大明到這裡,走了多遠?”
“約有十萬餘里!”
“走了多少年?”
“已經十四年寒暑。”
“十四年寒暑,卻不改志向,當真不愧是大明聖僧啊,且把你那通關文牒拿來,寡人這便蓋上玉璽。”
玄奘立刻從衣袖中拿出文牒。
天竺國王看了,發現玄奘果然是從大明而來,沿途均有國王印璽。
確認之後,便存了留下玄奘之心。
若是個尋常的和尚,自然是找藉口打發走,不識抬舉便刀斧伺候。
可這和尚是從大明而來,乃是大明聖僧,若是留下,好處豈不是更大?
西牛賀洲近來的征伐之事,天竺國王又不是不知道,甚至知道自家領土已經被菩薩許出去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