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蒼龍七宿得天下,傳聞呂宗主很鄙視這種說法,怎麼會為了蒼龍七宿大老遠的跑一趟?”
“我確實很不喜歡這個說法,但不代表我對盒子裡的東西不感到好奇。
尤其是知道蒼龍七宿實際上有九個,而且曾經被人開啟過兩次的時候。
蒼龍七宿既然有九個,就說明和天上的星辰無關,此前的很多傳說都是誤導。
這些傳說可能是故意傳出去的,也可能是先人參悟錯了,不知荀夫子對此有何見解?”
如果是生死戰鬥,呂雲澄的實力絕不弱於荀夫子半分,但對於這種高人,呂雲澄還是保持了很高的尊重。
畢竟前世上學的時候,背過荀子的文章。
荀子行文擅用比喻,朗朗上口,屬於“背誦全文”中比較容易的,呂雲澄對此非常的感激。
其實韓非的文章上學時也選修過,但紫女嫁給了韓非,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該拘謹的是女婿而不是丈人。
荀夫子不同,他那一大把白鬍子,還有歲月侵蝕的皺紋,一看就很有前輩高人風範,下意識的讓人覺得拘謹。
“呂宗主覺得是哪一種情況?”
“我覺得兩種情況都有,荀夫子想聽我講一個故事麼?”
荀子還沒說話,曉夢已經從呂雲澄左側縮到了呂雲澄懷中,嬌聲道:“要聽的要聽的,爹爹快講故事,快講故事。”
儒家有“性善論”和“性惡論”。
一部分人認為“人之初性本善”,一部分人認為“人之初性本惡”。
荀子認同的就是性惡論,對於後天教育異常重視。
寓言故事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式,荀子對此有很深的研究,韓非行文之時最愛講寓言故事,顯然是受此影響。
“呂宗主既然有興趣,老夫洗耳恭聽。”
“這個故事的名字叫做——俠客行!”
“俠客行?”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呂雲澄誦唸了一遍,不過把最後一句從“白首太玄經”變為“白首誦黃庭”。
畢竟這個時代還沒有,誦黃庭也比較符合呂雲澄地宗宗主的身份。
荀子道:“這是一個很有豪氣的故事,沒想到你身為秦國國師,竟然會對信陵君如此讚譽。”
“在荀夫子面前談論詩詞歌賦,純屬班門弄斧,更何況這詩句並非我所做,我要說的,是一門有關這首詩的武功。”
“很厲害的武功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