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的時候匆忙,出來的時候卻是有閒暇仔細看看這江陵府的府治,跟在一個小吏的後面,陳宓四處打量。
穿過府治的大門、儀門,回頭一看,映入眼簾的便是一座五開間、九脊頂的雄偉建築,這便是江陵府府治的正堂、知府的辦公大廳, 叫設廳,也就是剛剛與齊稽中相見的所在。
知府既是一府之長,掌總領郡務,宣佈詔條、掌握一府之其戶口、賦役、錢穀、獄訟聽斷之事,率舉以法,凡兵民之政皆總焉,所以其辦公的設廳也位於府衙的中軸線上。
看完了設廳, 陳宓往左手邊看了一下, 也就是設廳的西邊,有一座略小一點的廳堂,這個廳堂叫僉廳,僉廳是知府與其副手、助理聯合辦公的地方。
嗯,也就是自己到時候要辦公的地方。
知府的副手叫通判,作為州郡的副行政長官,通判與知府共同管理郡政,凡知府簽發的政令,須有通判副署同意,方能生效。
所以,宋時通判又有“監州”之名,有權監察知州,知州有不法者,得舉奏之。
所以嚴格說,宋朝的州通判,既非知州的副手,又非知州的屬官, 他們敢與知州爭權。
打個不是很準確的比方, 宋時通判有點像州檢察長兼副州長,地位遠高於明清時期的通判。
除了知州、通判,州府還有有若干助手佐治郡政,這些助理性質的官員叫做“幕職官”。
如果說知州和通判算是一二把手,那麼第三把手便是籤書判官了,嗯,也就是陳宓自己了。
宋朝州郡的幕職官繼承自晚唐—五代時藩鎮自闢的幕僚,包括判官、推官、節度掌書記與觀察支使。
判官為幕職官之長,掌裨贊郡政,總理諸案文移,斟酌可否,以白於其長(長官)而罷行之,類似於州官府的秘書長。
判官如果由京朝官擔任,又簡稱“籤判”。
推官的職責跟判官差不多,不過排序在判官之後,相當於州官府的副秘書長。
節度掌書記與觀察支使一般不併置,因為他們的職權相同,均為掌管州郡的箋奏公文,有點像文字秘書。
一個州郡配備多少名幕職官,跟該州的政治地位有關。
江陵是政治地位很高的節度州,設有籤判、觀察判官各一員,節度推官、觀察推官各一員,他們各有自己的辦公廳,但需要每日赴僉廳聯合辦公,共同處理公務。
陳宓作為第三把手,他的辦公廳便在右手邊的廳堂裡面,他過去瞄了一眼,雖然大小與佈設都不如設廳與僉廳,但好在也是明亮整潔,不由得滿意地點頭。
除了幕職官群體,宋朝的州郡還配置有若干曹官,錄事參軍、司理參軍、司法參軍、司戶參軍,他們負責具體行政與司法事務。
錄事參軍是諸曹官之首,“掌州院庶務,糾諸曹稽違”,並管理州郡官府的大印,州郡的公文用章,都須經錄事參軍之手,其職類似於州官府辦公室主任。
但宋朝的錄事參軍還兼理訟獄,並轄有一個法院,叫做府院,不過府院並不設在裡面,因而陳宓並沒有看到,但來的時候由看過,也就無謂再看一遍了。
一路沿著設廳、僉廳,經過,籤判廳,然後出側門,往裡走便是後院了,這裡便是陳宓要居住的地方了。
是了,一路走過來,當然還有觀察判官廳、節度推官廳、觀察推官廳,府院,當直司、左司理院、右司理院、司法廳,司戶廳等等,設定其實是相當繁雜的,從某方面可是說是因為宋朝的冗官問題的一個體現了。
不過,若是換一個角度來看,這也可以說是宋朝官府配置比較完備、官府職能比較發達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