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孫立展露鋒芒,得勝而歸,之前解珍解寶已是顯過威風,正常下應該輪到孫新了,但顧大娘技癢難熬,來到李彥面前請戰:“總教頭,奴家願往,也斬下一顆契丹狗頭來,為三軍揚威!”
且不說跟著顧大嫂一起來到陣前的扈三娘小身子雀躍,激動不已,眾將也為之側目,同時露出饒有興致之色。
別看顧大嫂用年輕女子的自稱,這位彪悍的女子近來也顯了不小的威風,大家絕不會認為她沒有這番請戰的實力,只是如果遼人將領真的打不過一位女子,那就有好戲看了。
李彥也笑道:“顧隊正好勇氣,不過你去請戰,那遼軍恐怕要鳴金收兵……不妨一試!”
顧大嫂半信半疑,提著雌雄虎頭刀,拍馬上了陣前,高喝一聲:“顧氏在此,無膽契丹,可敢一戰?”
遼軍一陣騷動,徹底受不了了
。
“欺人太甚!婦孺之輩也敢來叫陣?”
“末將願往,打不死這賤婢,提頭來見!”
“打死這婦孺也算不得什麼本事,我們還是不要出頭了……”
耶律得重看著契丹將領人人憤慨,踴躍參加,再看漢人將領則眼神交匯,並不出頭,臉色就沉了下來。
契丹人的心性終究不比漢人玲瓏,這般受到激怒後不管男女,率先打死的態度倒也無可厚非,並不是欺軟怕硬,但漢人將領畏縮的態度卻令他頗為不悅。
再想到營州、平州和灤州失陷後,將遼軍在前線戰敗不利的訊息傳揚,然後驅趕漢民去薊州,等到他們反應過來阻止時,已經在燕雲之地傳開。
如果是單純的宣傳戰敗訊息倒也罷了,南院也反應迅速,立刻派人宣揚宋人皇帝無能,前線不利,只能讓皇城司的諜細,在後方造謠生事。
人總是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燕雲之地的漢民會偏向於後面一種,但有個前提,那就是將近在遲尺的梁山泊軍趕出去。
畢竟吹噓得再好,結果敵人就在眼皮子底下囂張跋扈,那傻子也知道不對勁,可在面對林沖親自率領的大軍時,耶律得重又不敢分兵過多,思來想去,只能安排了心腹干將,再從後方調派了兩萬人馬,結果至今還沒有將三州收回……
本來想等著遼軍主力迴歸,卻又得到準確軍情,陛下居然真的對於燕雲遭到攻打不管不顧,繼續南下深入了!
這一個個壞訊息紛至沓來,耶律得重的眉宇緊鎖,再面對眾將的請命,思忖再三,還是不敢冒險。
對方折了一員女將無關緊要,己方若再敗一員將領在女將手裡,那就是晴天霹靂了,他只能搖了搖頭,下令道:“宋人擅長陰謀詭計,派出女將,就是要不擇手段,壞我軍士氣,不可中此詭計,鳴金收兵!”
“總教頭真乃神人也,遼人所作所為,盡在掌控之中!”
當顧大嫂拍馬迴歸,眼見遼軍真的垂頭喪氣地縮回營裡,眾將心悅誠服,更是請命。
李彥道:“耶律得重在山東大敗,已經沒了取勝的心氣,只想著一味防守,阻止我們北上。”
“但遼國尚武,契丹人崇信武力,他又無法拒絕鬥將,再經歷幾番慘敗,藉著顧隊正的女子身份,故意罷戰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不過鬥戰雖勝,倒也不可小覷這數萬遼軍的威脅。”
朱武皺眉:“是啊,這耶律得重是知兵之人,調派的遼軍一味防守,佔據地利優勢,我們想要攻破,恐怕打到最後,也是慘勝。”
正如柴榮在收復莫州和瀛州時,順帶將兩州北部的瓦橋關和益津關同時拿下,又設立了淤口關,從此構成了互相協防的三關,遼國在白溝那邊也有類似的關卡要塞,用來阻擋宋人的進攻。
所以只要統帥靠譜,哪怕在士氣方面,遼軍確實落於下風,但至少沒到譁變嘯營的地步,那麼接下來的攻堅戰就依舊慘烈。
而辛辛苦苦將鄉兵團和鄉勇團變成如今這般規模,別說朱武將之看成接下來改朝換代的軍事根基,其他將領也不希望用手下這些士兵與遼人兌子搏命。
李彥自然更不會浪送:“等時機密回來後,讓他來營中見我,諸將隨時做好夜間襲營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