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從李元芳開始> 第七百五十四章 吳用:這才是一位合格的軍師所為!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百五十四章 吳用:這才是一位合格的軍師所為! (2 / 3)

“我們綠林也是如此,遼軍進攻河北,定是走三關、定州、保州一線,如果往河東去,則要走雁門關,無論是哪條路線,我們切忌與主力大軍對上,而是要迂迴狙擊,充分發揮自身優勢。”

“前期必須要取得勝利,才能壯大信心,號召各地綠林遙相呼應,最終形成大勢,與遼人抗衡!”

如果李彥聽到吳用的總結,也會欣慰地點頭,因為這正是他來此的核心目的。

他知道晁蓋會帶領綠林好漢迎擊遼軍,卻要防止這些綠林好漢嗷嗷衝上去,一波浪送。

晁蓋原本還正有這番打算,好好痛擊遼狗,揚我威風,此時才熄了念頭:“那我們所做的,是和鄉兵一樣,發揮地形優勢,圍剿小股遼軍?”

吳用原本只有戰術變化,現在則有了清晰的戰略意圖:“不一樣,鄉兵是以守代攻,以保護家鄉,防備遼軍的掠奪為主,我們則是以攻代守,以遊擊的形式,與遼人周旋。”

李彥強調的大局戰略,沒有具體到詳細的戰術,因為他知道吳用知兵,果然吳用一點就透了,知道如何以己之長攻敵之短。

游擊戰在中國是自古有之了,早在春秋之時,吳王闔閭準備攻打楚國,就採納了伍子胥提出的先疲楚後決戰的建議,派出部分兵力到楚國以游擊戰形式襲擾,長達六年之久,致使楚軍疲憊不堪,然後再派主力入楚決戰,大敗楚軍。

歷朝歷代的農民起義,往往也是與官兵打游擊,避實擊虛,聲東擊西,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走的游擊戰法,使得官軍顧此失彼,疲於奔命。

作為匪賊來說,更是天生熟悉這一套。

而等到眾人紛紛點頭,吳用再接著道:“如果遼軍打不進來,那自是最好,一旦遼賊攻入河北腹地,後方也必然有許多抗遼的義士,這些人同樣是我們爭取的物件,只要他們在後方打出旗號,給予遼人腹背受敵的威脅感,自然能助正面軍隊減輕壓力,這是開闢敵後戰場……”

隨著他的講述,聚義廳內眾人終於明白,卻總覺得哪裡不太對勁。

想了想才明白,怎麼自家神機妙算的軍師,成了別人的傳話筒?

雷橫有些不忿:“軍師神機妙算,怕是早就看出來了吧?”

晁蓋也道:“林義勇終究不知我綠林之力,軍師還有什麼修正的?”

吳用稍稍沉默後,緩緩地道:“我沒有什麼補充,臨時戰術隨機應變便是,大局之策林公子已經分析清楚,時間緊迫,請大哥具體實施吧!”

晁蓋還是第一次看到,自己的這位軍師略帶頹然地接受別人的全盤意見,一時間不知該作何安慰,只能給一眾兄弟使了個眼神:“那我先去聯絡各大山寨了……”

晁蓋起身,雷橫朱仝、蔡福蔡慶也跟著他紛紛離去,只留下吳用坐在椅子上,輕輕凝眉。

他最感到頹喪的,還是清楚對方說出了綠林所需,不可能將所有打算和盤托出,從中也看出了彼此的差距。

謀先事則昌,事先謀則亡,他缺乏高瞻遠矚的眼光,無法把握主動,只能根據情勢而被動應對,事到臨頭,雖然每每能想到解決之法,但稍有不慎,就會滿盤皆輸,甚至萬劫不復。

“不謀全域性者,不足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氣度影響格局,我欠缺的正是林公子的氣度與格局啊!”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