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經櫃上,寶篋外,依舊貼了紅籤,寫著經卷名目。
李彥環視一圈,目光落在《維識論經》處,右臂抬起,數卷經書從袖中飛了出來。
早在還未成天師之前,他就拜託過錦衣衛,收集過大明各地的三藏真經,其中最為關注的,正是《維識論經》。
《三藏真經》共計三十五部,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維識論經》佔據一部之數,僅有一百卷,但精妙之處,卻非數目所能衡量。
可惜李彥前前後後收集到的《維識論經》,別說一百卷,連完整的五卷都不到,內容也是斷斷續續,僅能略作參考。
現在取出,則是鑑定真偽。
“嗖!嗖!嗖——”
說時遲那時快,當散落的經書出現在寶閣,一頁頁經文頓時有了靈性,毋須操控,接連飛起,主動沒入對應的寶篋內。
雷音凝視著經書迴歸,眼神複雜:“昔日我佛如來在此滅度,《三藏真經》就是由此飛出寶閣,化作流光散落各地,那一幕小僧至今難以忘懷……”
李彥看了看它:“相比起其他族靈對於原主的排斥與敵意,你在談及如來佛祖時,語氣裡倒是透出由衷的敬服……”
雷音臉色微變。
不待它辯駁,李彥又道:“《三藏真經》乃修真之徑,正善之門,集佛法之大成,可謂如來佛祖的成道之卷,經卷飛出,確實可以當做滅度的一個側面證據,但你可曾親眼看到?”
雷音趕忙解釋:“小僧乃靈族,我族不容於神佛,絕不會替佛祖遮掩!”
“小僧那時剛剛有些懵懂的靈識,只願在佛祖座下聽講,豈敢貿然接近?自是不曾親眼見到……”
“然藏經寶閣亦是小僧本體的一部分,佛祖的氣息陡然衰弱,再徹底消失,緊接著真經飛散,卻是做不得假!”
李彥道:“不必緊張,我並非指責你是靈族叛徒,而是根據喜惡的不同,難免有所偏差,若是佛祖故意做出滅度假象,又當如何?”
雷音並不認可,又不太敢硬頂,低聲道:“那般為之,有何意義?”
“為了開闢新界!”
李彥仰首,透過寶閣的穹頂,看向無窮高遠之處:“此方天地的異變,導致神佛將有三災五衰之劫,再不可與天地同壽,為求出路,玉帝先行,又有老君、佛祖隨後,再開世界。”
“太上被稱為開天闢地之祖,佛祖亦有重定地水火風之力,更何況還有年劫修長,得享無極大道的玉皇大天尊!”
“就目前看來,祂們或許成功了,但又沒有完全成功,新界與舊世依然關聯,難以徹底拋開,尤其是舊世內沉睡的神佛與甦醒的靈性,都要解決……”
“沉睡的神佛如何解決,暫且不提,而為了穩住靈族,玉帝、老君、佛祖偽造出了始祖之靈,實則在它的背後,就是新界的出入口,透過這樣的方式,遙遙監控舊世,不讓我等舊民脫出牢籠,干擾新界……”
雷音聽著,神情不斷變化,澀聲道:“當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