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本來經費緊張的都督張培爵,氣得捶胸頓腳。
張培爵派人與滇軍交涉,由於政府經費短缺,準備只贈送三萬元作開拔費,滇軍便賴在重慶不走。
張培爵沒有辦法,只好籌齊三十萬元開拔費,才把“客人”打發回滇。
胡景伊到成都後,把蜀軍政府的底細和盤托出,使尹昌衡在合併談判中佔據了主動。
因胡景伊既有士官生的學歷,又有在廣西任新軍協統的經歷,尹昌衡便把這個名義上的老師,拉成自己的心腹官員。
經過各方調停,重慶和成都兩個軍政府,同意派出代表在榮昌會晤。
蜀軍政府都督張培爵權衡利弊,決定作出巨大讓步。
他認為,四川人民受苦太深,不能再發生內亂了。
成渝必須迅速合併,以實現全川的統一。
他高風亮節地發表《成渝兩軍政府合併後政見書》,表示推薦尹昌衡任正都督,自己願意屈就副都督職務。
經過艱苦的談判,雙方達成了兩個軍政府合併的條件。
然後雙方代表立即赴渝,簽訂《成都四川軍政府、重慶蜀軍政府協議合併草約》。
協議草約確定以成都為四川省會,設立中華民國四川軍政府,另外在重慶設立軍政府下屬的鎮撫府。
尹昌衡出任新政府都督,張培爵任副都督,夏之時任重慶鎮撫府總長。
重慶蜀軍改編為川軍第五師,熊克武任師長兼重慶鎮守使。
協議經雙方軍政府蓋章批准生效,並通告全國,成渝實現順利合併,南京政府立即給予承認。
成渝原先的兩個軍政府同時撤銷,歸屬到中華民國四川軍政府,四川全省終於實現了統一。
可是四川統一後,重慶政府雖然併入了成都,但是尹昌衡對革命黨人雲集的重慶並不放心。
特別是重慶設立的鎮撫府,組織體系龐大,人心不穩。
尹昌衡十分擔心,弄不好隨時可能演變成第二個獨立的都督府。
於是,他派人去重慶進行威逼利誘,遊說年輕的夏之時出國去留學,並答應贈送三萬元學費。
夏之時向尹昌衡發電,同意辭去鎮撫府總長職務,即時出洋去留學。
尹昌衡為了加強自己的勢力,決定將全川的軍權託付給小諸葛胡景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