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查閱岷江水系圖,見岷江從川西高原奔湧而下,經過灌縣的都江堰,被“魚嘴”分流成外江和內江。
外江是岷江主河道,繼續向東南方向流去。內江經寶瓶口流向成都平原,其中流經成都城區的這條江被稱為錦江。
錦江從成都一路向南,蜿蜒流過一百來裡水路,到雙江鎮再次匯入岷江主河道。
漁民打撈出“木鞘”的地方,離雙江鎮不遠。
渡邊立即帶考古隊趕到雙江鎮,他發現兩條江的匯合處,水深流急,白浪滔天,常有過往的船隻被大浪或漩渦掀翻,船上的人和物資隨即落入江中。
列位看官,在雙江鎮的岷江東岸自古建有船碼頭,這裡交通方便,商販雲集,逐步形成了雙江古鎮。
雙江鎮前臨千年奔湧的岷江,背靠彭祖山脈,是由水路進出成都的門戶,因此歷朝歷代都被視為兵家必爭之地。
渡邊暗想,兩條江匯合處地勢險要,其地理位置非常特殊,極有可能被張獻忠看中作為藏寶地點。
難道這裡就是自己夢中要找的“二水口”嗎?
他決定考古隊在雙江鎮住下來,併到古鎮周邊開展詳細勘察和訪問。
渡邊找來彭山縣的歷史資料翻閱,發現雙江鎮背後的彭祖山上,埋了一個神秘人物。那就是被中國人視為長壽之神的彭祖,彭山縣因此得名。
據《山海經》記載,彭祖是軒轅黃帝的第八代孫,精通醫藥和養生,壽命長達八百歲。
他曾用員木果籽熬湯救過堯帝的性命,夏時曾率兵攻打徐州,並封官於彭城。
後來彭祖隱居武夷山修仙煉丹,晚年回到蜀地,死後埋到彭祖山。
渡邊心想,古人埋藏財寶後,為了將來能找到秘密埋寶的地點,不至於因年代久遠而迷失,大多會悄悄留下記號,或者暗中在某處留下藏寶圖。
張獻忠會不會在離兩江匯合口不遠的彭祖山上留下些線索呢?他決定親自去山上看看。
渡邊帶考古隊從彭祖山下的條石梯踏道上山,爬過九百九十九步石梯,走上九十九個平臺,再倒九道彎拐,經過這“九九長壽石梯路”,來到彭祖大墓前。
墓丘坐東向西,四周群山環抱,山與山之間構成一幅天然的立體太極圖。
渡邊看了彭祖墓與四周構成的天然圖畫,心想這裡一定是風水大師精心選擇的風水寶地。
彭祖墓左側有座彭祖祠,主體建築是承師殿,正中龕臺上供奉著彭祖,旁邊是他的八大弟子像。
渡邊走過去,在彭祖塑像前虔誠地拜了三拜,祈求健康長壽。
渡邊許願後起身,抬頭見彭祖龕臺兩旁有副五言對聯,寫的是:
道道非常道
生生即永生
龜田讀了一陣,總是讀不通,更不解其意。
渡邊是個中國通,他告訴同伴,對聯源自《道德經》,意思是說,能說出來的長壽之道,不是常道,關鍵在於個人的領悟;遵循生生不息的自然法則,才是永生。
彭祖墓室前的臺階上,雕刻了一幅精緻的太極圖,陰陽兩條魚首尾相接,互相環抱成一個圓環狀,白色為陽魚,黑色為陰魚,各有一隻魚眼。
渡邊發現它的製作藍本,就是彭祖山周圍天然形成的太極地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