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欺負孤兒寡母,喪盡天良。今後誰敢再來惹是生非,謹防我打斷他的筋骨!”
羅氏族人見了,嚇得趕緊逃跑。
羅氏母子得救後,向陳長亭磕頭謝恩,道:
“陳大哥慷慨出手,我們母子才能得生。我們母子今生今世,終生不忘陳大哥的救命之恩!”
劉青山再三感謝陳長亭的幫助,陳長亭道:
“袍哥人家,義字為先,兄弟夥有難,我義不容辭。你跟我去一趟興隆鎮,我再介紹幾位兄弟與你相識。”
第二天,劉青山隨陳長亭去興隆鎮。
在兄弟茶館裡,廖春雷給劉青山介紹了幾位“義字堂”兄弟,然後對劉青山說道:
“青山兄弟,天下袍哥是一家。今後你如有什麼難事,儘管來這裡找袍哥兄弟幫忙。”
陳長亭和劉青山謝過眾人,各自回家去了。
卻說智涵子那天從縣城出發,去大鎮看望師父吳春。
見師父近來身體常常生病,他準備搬到大鎮來照顧老人家的身體。
吳春制止道:
“師父老矣,今後靠你將吳門功夫發揚光大。興隆鎮是川北進出成都的咽喉之地,那裡常有武林高手來往。
你搬到那裡去住,以便結交往來高手,這樣你的功夫會有很大提高。”
智涵子忙道:“我不去,現在師父老了,身邊需要人照顧,我要搬回大鎮來,專心扶侍您老人家。”
師父急道:“我身邊有你的師兄曾應奎、王良彬和冷春燕等人照顧,你放心去吧。”
經過師父的耐心勸說,智涵子拜別了師父,從玄武觀搬到興隆鎮,在城隍廟裡住下來。
興隆鎮建於明朝正德年間,因場鎮位於形似梅花瓣的五座山中,故起名梅花鎮。
張獻忠進軍川西北時,曾在梅花鎮安營紮寨,因嫌“梅”字與倒黴的“黴”同音,便改梅花鎮為興隆鎮。
他解釋道:“老子這個人喜歡興隆發達,所以就把這裡改為興隆鎮。”
興隆鎮位於中江縣與金堂縣交界的龍泉山脈下面,自唐宋以來,即有驛道經此進出成都,因此興隆鎮是進出川北的門戶。
興隆鎮附近的三王廟,正好在龍泉山驛道上兩縣的交界處,地勢極為險要。
歷來是重要關隘,為兵家必爭之地。
因此,三王廟又是武林高手隱身傳藝、聚會切磋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