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徒弟悄聲說道:
“師父,我們在玄武山尋寶近三個月了,除了挖出幾座古墓外,始終沒有見到大西王藏寶的蹤影。我懷疑張獻忠旱藏財寶不在玄武山。”
小徒弟問道:“師兄,你說旱藏財寶不在玄武山,那依你說藏在哪裡?”
大徒弟道:“依我看,藏在峨眉山。”
小徒弟吃了一驚,忙道:“為什麼?”
大徒弟道:“我在成都茶館裡喝茶時,聽人家擺龍門陣。
有人說,張獻忠當年命義子劉文秀,將成都府庫中的金銀運到峨眉山,挖幾個地窖藏起來了。”
小徒弟道:“大西王想讓峨眉山的菩薩幫他保管金庫呀?這是胡編騙人的吧?”
鄧鳳生道:“沒錯,我查文史資料時,見到清初大思想家王夫之著的《永曆實錄》。
上面記載‘張獻忠輦金銀至峨眉山,瘞之普賢峰頂,宜敕展發窖齎送赴闕,以供國用。’
證實張獻忠將金銀運到峨眉山,埋藏在普賢峰山頂。”
大徒弟道:“王夫之的記載可靠嗎?”
鄧鳳生道:“王夫之一生力主抗清,張獻忠、艾能奇和李定國多次請他出山,因此王夫之的記載可信。”
大徒弟道:“張獻忠一會兒忙水藏,一會兒又忙旱藏,他哪有那麼多財寶啊?”
鄧鳳生道:“張獻忠從武昌打到長沙,再打到重慶和成都,一路上洗劫了幾十處明朝官府金庫中的財寶。
大西軍攻入成都後,又得到蜀王府庫的金銀。
張獻忠依靠搶奪來的財寶,在成都建立起大西政權,府庫中的金銀堆積如山。”
大徒弟道:“張獻忠為人特別狡詐,在成都周圍,應該有多處藏金洞庫吧?”
小徒弟道:“在峨眉山中藏金,誰也想不到,真是神不知鬼不覺。峨眉山離成都不太遠,運輸十分方便,張獻忠確實狡猾。”
鄧鳳生道:“你們兩人準備一下,過幾天我們就去峨眉山。”
李叫花聽到這裡,不禁怦然心動。
是啊,張獻忠把財寶藏到峨眉山裡,真是一著妙棋呀!
我有祖先傳下來的半張張獻忠的藏寶圖,必須趕在他們前面去按圖尋寶,別讓鄧鳳生等人搶了先。
想到這裡,李叫花心中一陣激動,馬上溜出茶館,到峨眉山尋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