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廖春雷和周玉麟到淮口後,秘密派人在沱江上游築起攔水壩,積蓄上游的江水,形成巨型水庫。
待清軍渡河時,周玉麟令軍士炸開水壩,滔天的江水席捲下去,將渡河的清軍葬送魚腹。
陳鞠看到渡河的一千五百名清軍,轉瞬間被大水衝沒了,氣得嚎啕大哭。
後來,陳鞠派出兩支部隊,分別在淮口鎮的上游和下游找到船隻,渡過了沱江,在東岸上對紅燈軍形成南北夾擊之勢。
總督岑春煊又派來五十隻炮船,從下游抵近淮口鎮,對紅燈軍形成三面合圍。
唐順之、曾羅漢等頭領在淮口外圍的阻擊陣地上,與清兵多次展開慘烈的搏殺。
雙方你來我往,激戰五六天,紅燈軍死傷慘重。
面對當前的險惡形勢,廖么妹與眾頭領商議,現在紅燈軍與清軍相持不下,紅燈軍的補給非常困難,因此淮口鎮不宜久守。
廖么妹決定趁清軍未發動總攻之前,將紅燈軍各部化整為零,秘密突圍出去,在新的地方建立根據地。
深夜,廖么妹將紅燈軍分成三路人馬,各自領兵衝出清軍的封鎖線。
李永洪率幾百人衝出淮口鎮後,將隊伍分散隱蔽,悄悄回到簡州,聯絡原來的紅燈教人員,秘密開展活動。
廖么妹和曾羅漢率一千餘人回到石板灘,經過休整和補充,很快就拉起了二千多人的紅燈軍隊伍,勢力又逐漸壯大起來。
唐順之帶領一千餘人的隊伍,退到與中江縣接壤的金龍鎮,準備進入中江縣建立根據地。
卻說廖春雷、許嫦娥和周玉麟等頭領,在火神廟殺死高維贏後,一路追殺逃跑的清兵。
追到山下時,遇到丁洪臣部隊的頑強阻擊。
三位頭領經過反覆拼殺,雖然將丁洪臣的清兵隊伍打散了,但是紅燈軍傷亡也十分慘重。
廖春雷等頭領準備回火盆寺,但有人來報告,廖么妹率主力部隊已撤出火盆寺,突圍後不知所蹤。
三位頭領決定迅速撤出金堂縣,轉移到群眾基礎好的中江縣發展。
廖春雷做嚮導,帶領一千多人的隊伍,從小路悄悄渡過北河。
然後一路向東南撤退,最後撤到自己的家鄉興隆鎮休整。
廖春雷派人四處打聽各路紅燈軍的下落,最後探聽到,唐順之已撤到附近的金龍鎮。
金龍鎮離周玉麟的家鄉中江縣石筍場很近,周玉麟建議聯合唐順之,攻佔商貿雲集的石筍場作為根據地,廖春雷和許嫦娥覺得甚好。
廖春雷馬上派人給唐順之送信,約定聯合進攻石筍場。
同時,周玉麟給師弟倪開調去信,邀他帶中江縣下村的紅燈軍,一齊來會攻石筍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