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因為收礦稅是有法理支撐的!
按照太祖皇帝立下的祖制和國策,大明境內的礦山資源都是屬於朝廷,屬於皇家的。
萬曆皇帝收礦稅那是在執行太祖皇帝的祖制!
可惜的是,這條祖制執行起來實在是太艱難了,很多官員都為此上疏懇求萬曆皇帝能夠罷免礦稅,不要與民爭利。
但是,萬曆皇帝不為所動,因為,缺錢的人是他,並不是這些“為民請命”的百官們。
所以,萬曆皇帝堅持礦稅的國策,並派出無數太監作為礦稅使去到去全國各地的礦山收稅。
在此期間,也確實激起莫大的民憤,但是最終的結果還是好的,因為銀子收回來了。
所以,萬曆皇帝也就繼續堅持了。
不然的話,這個家還真不好當,這個皇帝還真不好乾。
現在,雖然萬曆皇帝的主要收入也不靠這些礦稅來支撐了。
但是,不管是萬曆皇帝還是朱常洛都不言罷礦稅的事情。
因為不論是萬曆皇帝還是朱常洛,他們都認為大明的礦就是屬於皇帝的私產,收稅那是理所應當之事。
絕不可能因為某些所謂的“民憤”而退讓的。
一旦在這件事上退讓,西山皇莊的西山萬曆街還怎麼執行新稅規定?
沒有了這些稅的支撐,萬曆皇帝的內帑哪裡會有銀子?
沒有這些銀子,朱常洛拿什麼堅持在朝鮮戰場上的對倭持久戰?
拿什麼興建京師到寧夏的水泥路,拿什麼把九邊沿線串聯起來?
所以,作為大明的最高統治者,可以無能,但是不能沒錢。
因為,一旦沒了錢,連無能的機會都沒了。
就像原來歷史時空中的崇禎皇帝一樣,他可比萬曆皇帝勤快多了,但是,有什麼用?
他手裡連一兩銀子都擠不出,還想治理日漸崩壞的大明,簡直就是痴人說夢!
所以,最後他只能含恨而終,自掛東南枝而去。
萬曆皇帝雖然懶,雖然不怎麼靠譜,但是,在存錢這件事上是一點都含糊的。
不然的話,在原來的歷史時空中,泰昌和天啟二帝怎麼能夠維持住九邊建制不亂,怎麼能夠一直抵禦著遼東日益強大的建虜呢?
所以,先要穩定基本盤,手裡必須得有銀子。
有了銀子才會有人賣命!
沒了銀子,就算嗓子喊啞,也不會有人聽進去一句話的。
萬曆皇帝眼睛發亮的說道:“真是一個好法子。”
但是,隨即萬曆皇帝也表現出了自己擔憂,“如果百官認為你是巧立名目的斂財可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