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朱常洛已經深諳放長線釣大魚的精髓。
他和內閣,軍機處八位大臣朝議過了咖啡之後,並未急於拍板接下來該如何處理咖啡之事。
朱常洛把球直接踢給了他們,讓他們開動著自己的聰明大腦,給朱常洛想一個辦法來,然後朱常洛在「扭扭捏捏」的勉強同意,然後,把茶馬互市之權收歸中央!
茶馬互市對大明是很有利。
但是,幾百年來因為茶馬互市的崩壞,茶馬互市上的好處就像是鹽道上的好處一樣,朝廷根本就沾不到什麼光。
透過互市換來的馬匹,最後也都被茶商及當地的豪族們挑三揀四後,把最差的留給了朝廷,好馬又被他們自己攔截,然後又以走私的方式,透過互市和馬商走私到了全國各地。
可以說,朝廷開設的茶馬壟斷平臺,最後卻成了束縛朝廷的羈絆,讓朝廷得不到好馬的同時,也無法利用起茶馬互市真正的制衡到草原,高原以及西域諸地。
最後便宜的全是茶馬互市裡的一干利益人等,及一些豪商而已。
所以,對於咖啡的危機,朱常洛只需要無限的放大即可。
畢竟,咖啡的傳播速度並沒想象之中的那麼快。
在原來的歷史時空,咖啡傳到中國也是在晚清末年才來的。
之前的幾百年,茶葉依然是東方的主流。
至於茶葉為什麼會失去原來的歷史地位,無法起到控制草原,高原,西域的作用。
其根本原因還是因為工業化的進步。
工業化的進步使得交通和生產的能力得到極大的釋放,所以,原來需要茶馬古道一點點像螞蟻搬家一樣才能運抵高原,草原,西域的茶葉等中原器物,自然也就在這個產能,交通大爆發的時代失去了「物以稀為貴」的重要屬性。
茶葉的歷史使命自然也就退出歷史舞臺。
所以說,茶葉以後根本就不是咖啡打敗的。
茶葉是被工業化打敗的,是被後來以西方為主導的文化給打敗的。
現在,還未形成西方獨強的局面,而且,咖啡也是處於方興未艾的萌芽時期。
以後,誰掌控咖啡的話語權,制定咖啡的文化標準,還是未知之數。
所以,朱常洛根本就不急。
他只是想用咖啡為引子,點燃茶商利益群體們的危機感。
若是,這些人還是我行我素,不願意放棄理由。
朱常洛就會設定咖啡司,在海南,雲南等地圈地種植,到時候,大批次的大明咖啡湧入市場,看看這些茶商們還能不能坐得住?
所以,在對付茶商這一招上,朱常洛有的是後招。
不過,眼下並不是執行這些後招的時候。
眼下是為茶商們製造危機感的重要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