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朱常洛在西山皇莊策劃著要如何分拆重組西山技術研究院的時候,朝鮮戰場上爆發了一場突如其來的遭遇戰!
這場遭遇戰的主角不是別人,正是一直都被朱常洛備受關注的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在這場遭遇戰中表現的格外勇勐!
其實,這也不是他想勇勐的,主要是倭寇太殘暴了,他不勇勐一點,就要涼涼了。
所以,被逼到牆角的努爾哈赤也是無奈至極,只能積極應戰了。
而這場戰役發生的地點就是原來歷史時空中麻貴與倭寇爆發遭遇戰的稷山。
按道理說,如果邢玠執行的真是朱常洛定下的持久戰戰略,像稷山之戰是萬萬不能爆發的。
因為,稷山的位置可是在朝鮮王城漢城的南邊。
而現在明軍是據平壤一線據守,倭寇是佔漢城以守。
兩軍之間在朝鮮半島上已經形成了僵持對立的階段。
但是,凡是都是要例外的。
再完美的計劃也都是有出乎意料的事情的發生。
所以,臨戰者當機立斷的時候,就不會考慮後方戰略制定的問題了。
而之所以會出現在的問題,其實,這錯誤並不在邢玠,而是於朝鮮。
朝鮮國王是在遼東的寬甸堡避難了。
但是,這並不代表朝鮮之中就無血性之臣了。
畢竟朝鮮上千年來學習的也是儒家文化的那一套,在國家危亡之際,也總是會出現一批類似“人生自古誰無死”的肝膽英雄。
這些人固然是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奈何他們始終被自己的思想束縛住了,出現這種國破家亡的事情時,雖然他們也是自強自立的要為這個國家爭命運。但是,他們還是想的太單純的,總是覺得國家會如此就是因為外族太可惡,或者是君王身邊出佞臣。
從來沒幾個想過是制度的原因,所以,這也導致了王朝更替的宿命不斷地上演。悲劇的英雄人物也不斷地在用生命書寫著忠義。
而這次努爾哈赤之所以會在稷山與倭寇發生遭遇戰,就是因為朝鮮的有志之士,他們苦於國家淪喪,君王受辱,所以,這才有了不聽邢玠將令,貿然出兵擊倭的舉動。
最後的結果,大家也都看到了。
那是真的壯烈啊!
朝鮮的水師傾巢出動,然後在海上與倭寇的水師決一死戰。結果,終究是一腔熱血空付東流,在倭寇強大的水師壓制下,朝鮮水師幾乎全軍覆沒。
給這幫獻出生命的英雄主義者們譜寫了一曲捐身報國的悲歌!
英雄他們做了,但是,後面的屁股,卻要活著的人給擦。
因為,水師的驟然滅亡,讓邢玠在朝鮮戰場上陷入到了空前的被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