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飛一步步走回自己的位置,周圍小夥伴們送上震驚的眼神。
坐下後,楚飛沒有翻看課件,而是進入思考中,對比感知之風和第六感的不同、優劣。
第六感是精神力的延伸,是根基;
第六感的範圍很窄,自然狀態下,只能擴張到體外一尺;若繼續擴張,消耗極高;
第六感有完全的透視能力,360°無死角,可以看到眼睛看不到的,如“看”到灰塵的運動、看到身體的紅外輻射、看到體內的情況,看到五彩斑斕的世界等;
感知之風是法術,是工具;
感知之風的範圍很廣,半徑可達5米,超過5米會失控,無法繼續擴張;
感知之風只能觀察到地上空間,半球形;暫時還只能觀察到一個模糊抽象的灰白色世界;
還有,感知之風有速度限制,速度上限就是聲速。
但感知之風消耗很少,如果收縮範圍、降低頻率,感覺可以24小時開啟,用作警戒。
暫時來說,感知之風的實用性更高;與眼睛和耳朵搭配,效果更好。
而且視線無法拐彎,但感知之風可以。
楚飛心中有數了。
陳文新開始講課,講解中,頻頻提到楚飛,完全用楚飛做模型了。
有了楚飛做參考,一些概念很容易解釋清楚。
楚飛也受益匪淺;陳文新在講解中,也點出了楚飛的不少問題。
楚飛聽得認真。
等陳文新講完,楚飛調整法術模型。
楚飛選擇一個主要頻率、兩個輔助頻率。三種頻率相互配合,籠罩周圍十米。
“調整溫度引數,微調頻率,嘗試增加第二種聲波……”
楚飛一個個調整,一個個試驗吧,不斷摸索。
漸漸的,感知之風的“視野”開始清晰了。
感知之風,可以感受到溫度、密度、大小等“資料”;可以‘看到’到前後左右上方,共五個方向的‘視角’。
這是一個陌生的世界,與眼睛所看到的五彩繽紛的世界,截然不同。
這個世界沒有彩色,只有線條、輪廓、資料。
透過法術的大資料模型,可以將這些資料還原成黑白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