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陽此行何往?”公子卬拱手道,這年頭知識分子太少了,一個君子的培養要消耗大量的箭支、五穀,習得君子六藝,也需要經年之功,這都需要家庭的傾力供養,如果不是大小貴族,一個普通的農民、工人家庭很少有供奉起這樣的讀書人的。
比如說戰國大牛人蘇秦,家裡人縮衣減食,織布不輟供他讀書、周遊秦國,結果投資秦王失敗,遊說不被採納,回家都沒給他好臉色看。
足見對於非富即貴的階級而言,培養知識分子是一件風險極大的買賣,所以才有了宋國這樣的世官世族制度——沒辦法,實在是養不起人才,公族子弟多少是能讀書打仗的,菜一點也能勉強使喚。
田伯光雖然沒有韓信、樂毅這樣變態的臨陣才能,但是防守城池來頗有章法。這年頭打仗只要不犯錯,基本上都可以算是人中龍鳳了。公子卬封地草創,能用的人才就蕩虺、管理、田單、資章甫。
田單打仗莽一波還行,但是作戰指揮、治國理政就沒經驗了。
管理算是個通才。
蕩虺各方面經驗不足,不過勝在前期蕩氏培養的底子好,學什麼都快,潛力股。
資章甫算是理財的好手了,可惜出身商賈,沒有經過君子系統的培訓,打仗拿不起武器,與諸侯交際不懂詩經、儀禮。
春秋戰國的君主都喜歡招攬人才,畢竟自己培養太費錢,週期又長。公子卬表面上做足尊重人才的姿態,心裡打著小九九,期望田伯光若是能回心轉意最好,若不肯,來個回馬薦諸葛也是極好的;再不行,千金買馬骨,把求才的名聲打出去,日後也好有人投奔。
田伯光又不是公子卬肚子裡的蛔蟲,只曉得公子卬持禮甚重,不由得掏出心窩子:“此行赴魯國求官。魯國是個長幼有序、厚重有君子之風的國家,又與老家齊國毗鄰,是個理想的國都。承蒙太傅看顧,薦以書函,想來有一官半職不難。
久聞魯國叔孫氏賢名在外,伯光欲往投之。所謂山水有相逢,太傅就此別過,後會有期。”
……
田伯光要走,資章甫也來辭行。
“太傅,我還有貨物需要去鮮虞國販賣。”資章甫行了個禮。要不是長狄寇邊,這些家當早就出手了。
蕩虺不滿道:“你怎麼就這麼點志氣,這麼點資財能賣多少?還不如留下來幫襯恩師,長丘的商業交給你,未來可是前途無量啊。”
資章甫笑道:“貴人言重了。章甫如今雖然被選為長丘的官商,然則貨物積壓,終歸是賠本的。況且太傅販賣奴隸之期定在一個月之後,到時我再回來效力不遲。”
公子卬道:“長丘現在還沒有什麼拳頭產品可以出口,且先允章甫乾點私活也無傷大雅。不過一月之期滿,可要見到你人。”
資章甫允諾而去。
……
“且散了國人吧。”公子卬賞賜一通,就讓野人歸田壟,國人歸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