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王朝陽是真的忙。
把楊容的事情就到一邊之後,他立刻又去了一趟鴻蒙集團,一方面裝置需要除錯,另一方面他還有一些想法想試驗一下,看看到底可不可行。
連著一個星期,王朝陽的睡眠時間每天都不到四個小時。
第二天,王朝陽又和公司開會,確定了銷售模式。
其次的事情,就是王朝陽還要去和國大個討論一下,兩隻松鼠的產品研發問題。
國大個採用的策略就是,大規模的兼併北三省的食品加工廠。
先把這些加工廠拿下來。
至於後期的宣發做廣告,那些都不必著急。
最重要的是,要先把自己的產品給做出來。
牛奶品類的,堅果品類的,還有飲料,再一個是烤魚片,海鮮類的產品,也許那些營養的滋補品類……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對於這個時代的華夏來說,有一個很神奇的現象。
那就是在全國的基本各個省市,基本都有自己的食品加工廠,除了那些重工業之外,幾乎每個省市的食品和服裝,都是靠著自己的小工廠來完成的。
這些工廠的體量很小,而是相對來說十分分散,這種情況要是放在三十年之後,基本上是不會想象的。
而且這些工廠還要做到自給自足,同時還要負責市民的生活,承擔工廠工人們的生活,教育,還要承擔一部分的社會責任。
因為工廠的管理制度十分落後,所以他們的產品也很難有銷路。
就因為這企業社會責任重大,不能隨隨便便搞破產,所以不得不從銀行借了一大筆錢,但是生產出去的商品還是賣不出去,如此一來,外債便積累的越來越多。
而如今,國家又要清理三角債,這個問題對於這工廠來說,壓力頓時無比巨大。
工廠是有盈利的,但是,他們所需要承擔的支出更大。
國大個帶著談判小組,幾乎是一家一家的談下來。
而這個過程,自然也不是一帆風順的。
遇到一些阻礙也是在所難免,但是,今年大老闆在南方的重要講話已經明確了市場經濟,再加上清理三角債這個問題,雖然說確實遇到了一些阻礙,但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