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老國營餐館,原本有三十幾人。但他們的工作效率,以及產生的經濟效益,還不如現在餐廳五個人幹出來的。
如果要找藉口,當然會有很多。比如員工一天的工資是多少;肉菜的成本是多少;煤球多少錢一噸,幾天要燒完等等。
可這都是明面上的。至於偷拿損耗、怠工偷懶,那又是一筆難以算清的賬。
觀念的改變是最難的, 的確需要大刀闊斧地改革。
以後來的張瑞敏來說,帶領那家小電器廠振作起來,也是費盡了心機、心血。
“不能在車間大小便”,這是他上任之後的幾把火之一。
可想而知吃大鍋飯這種現象,給幾代人的思想裡,留下來怠惰的習慣。
好在餐館裡的人,都與鄭曉寶相識多年, 也都曾經得到過他不同角度的幫助。
大傢伙又不是傻子,自然明白企業好了,放進口袋裡可以拿回去的工資,就會更多。而這個工作的機會,也就更穩定。
餐館裡,每天都會有不同工齡的大廚,每天都會有靚麗的女孩子來應聘呢。
現在店裡的工作人員,豈能沒有危機感?!
店裡的業務進展得順利,鄭曉寶的文化公司,不用說也知道,做得也是風生水起。
冉秋水呢?鄭曉寶的這個大寶貝,再為兩人誕下一名男嬰,起名鄭欣樂。
“這是要當音樂家嗎?”冉秋水抱著兒子,笑眯眯地問。
“一切皆有可能。”鄭曉寶擁著嬌妻愛子,旁邊是兩歲的女兒鄭欣怡,“只要有你,有你們在一起,我的人生就有了意義。”
聽著這詩一般的話, 冉秋水簡直感動得熱淚盈眶:“曉寶,你說反了,這話應該是我說才對。我遇到了你,覺得好幸運啊。”
別多說,說了就是嘴對嘴穩住。
鄭曉寶事業開展得順利,先透過陳建平的關係,買了一輛伏爾加開著。
開車回到榆樹衚衕,他像是凱旋的英雄一般,得到了人們的矚目。
二大爺劉海中也出獄了,正坐在門口的院牆邊曬太陽。此時的他,再也沒有了功名心。當然,心裡想想,對於他來說也不是罪過。
“曉寶啊,”六十出頭的他,比實際年齡要大一些,“這是幹得紅火啊。”
點點頭,鄭曉寶邁步走上臺階,從他的身邊走了過去。
三大爺閻富貴在擺弄著花草,三大媽在給兒子、兒媳們,包括回來探親的閻解娣夫婦做飯。
“曉寶啊。”閻富貴身形矯健, 幾步就走了過來,“三大爺求你個事兒,”
“您說。”鄭曉寶站住腳。
“能不能給你大哥二哥三哥小妹他們,安排個事兒啊。”閻富貴臉上都是為難之色,“一分錢不交,回來就是吃吃喝喝,轟也轟不走。有事兒,你猜怎麼著?找也找不來!”
暗歎口氣,鄭曉寶只得說:“三大爺,按您說的,他們對待家裡都這樣,對工作能好得了嗎?我那裡制度很嚴,他們不適合的。”
三大爺自己也覺得為難,何況把這幾個孩子推給別人呢。
鄭曉寶正要繼續走,被走出家門的許大茂叫住了:“曉寶,來來來,到哥哥這裡喝點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