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秋葉坐在一邊說:“曉寶也很勇敢。”
對於這些事,鄭曉寶不想說得過多。看著這兩個即將成為正式夫妻的人,他笑著問:“陳大哥,你跟秋葉姐的婚禮,準備怎麼辦?”
聽到這個問話,陳建平與冉秋葉對看一眼,都是臉上微紅。
既然已經即將結婚,羞澀過份也就沒必要。
稍後,陳建平看了看冉澤平夫婦後,再坦然地說;“我們跟冉叔叔、方阿姨商量好了。結婚,不辦得太熱鬧,就在家裡請雙方親人來吃頓飯。然後,我們倆就跟著我爸去南方了。”
“嗯嗯,這樣也好。”鄭曉寶說著,從衣袋內拿出二十元錢,“陳大哥,這算是我提前給你們的賀禮。至於其它東西,我就不買了。”
這時代結婚,一直到八十年代初的時候,祝賀婚禮的人,都會送被面床單、暖壺、紅色搪瓷臉盆、尿盆等物品。當然,後期條件好一點了,送毛毯的也很多。
沒有別的可送,工資又都不高——即便出手給錢,也大多是兩元錢、五元錢,十元錢就算很多了。
當然,辦婚禮的新人,也多是在家中買來一些糖果,請人炒幾個菜,做個喜慶的形式。
一下子擺上十幾桌、幾十桌的婚禮現場,那要等上二十來年以後,才能見到得越來越多。
收到的那些婚禮物品,往往會令新婚人覺得喜悅的同時,又有難以承受之感:你來了送個暖壺,他來了也是;這戶人家吃酒席給個床單、臉盆,那戶親朋也是相似。
因此,結婚過後,這些賀禮物品的處理,也稱為一件撓頭事。隨便給人不捨得,自家又用不了。那就攢著,等別人結婚時轉送。
鄭曉寶不送東西而直接給錢,肯定是這個時代的新婚夫婦最為開心的事。
陳建平家裡條件很好,冉秋葉生性淡泊。對於賀禮,這兩人自然並不太關注,但他們對於鄭曉寶的這份情誼,卻不能忽視。
沒有鄭曉寶,這兩人自知只是天各一方的陌路人而已。更不要說,透過與陳建平的結識,冉家人在時下困窘的狀況轉好了很多。
冉秋葉連忙說:“曉寶,你知道我們都不在意這些的。你上班很辛苦,掙錢也不容易,又還有老太太要照顧,”
“您和陳大哥必須收下。”鄭曉寶堅持著說, “我也能靠自己的小本事,得來一些活錢。”
見他執意如此,陳建平乾脆地接過來:“好!那就等曉寶以後結婚的時候,我們再好好祝賀他就是了。”
他說得利落,冉秋葉不禁捂嘴笑了。
陳建平覺得詫異,環視一下眾人:冉澤平夫婦對看一下忍住笑,都端起茶杯喝茶;冉秋水脹紅了臉,低頭不敢動一下身子。
鄭曉寶呢?他仰頭看著屋頂,彷彿在若有所思,實則是心裡實在歡喜。
覺得自己的話說得不太合適,但卻不能挽回了。陳建平只得收起這二十元錢,看看冉秋葉後,再端起茶杯喝茶。
“你還去不去呀?”冉秋水覺得屋內的氣氛實在難堪,低聲催促著。
“好,我們這就去看看。”鄭曉寶站起身,與冉澤平夫婦告辭。
把兩人送到院門處,陳建平低聲說:“那邊廠子裡,你有事沒有?”
“謝謝陳大哥關心,我沒什麼事。”鄭曉寶笑著回答,“李主任那裡,就由他們自己看著辦好了,不會跟我搭上什麼關係的。”
“那就好。”陳建平放了心,“過一段時間我們就去南方了,你自己多注意。”
冉秋葉佔中一邊,看著鄭曉寶猶豫了一會兒,還是忍不住說:“曉寶,我們倆可能要在那邊呆幾個月。家裡有事你多幫忙,再有,秋水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