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朝堂補缺
姚廣孝、朱升、王猛三人在宛城城門相遇,隨後然後便一同來到了姚廣孝在宛城的住處,三人裡面,王猛除了出任九江郡太守的時候還有從九江郡太守升遷至蜀中道刺史的時候來過宛城以外,其他時間從來沒有在宛城逗留過,所以不存在在宛城有自己的地方,朱升也是一樣,他雖然比王猛資歷要老很多,但是一開始都是待在潁川,後來直接到了荊南,在宛城的時間不長,也沒有自己的住所。
本來按照鄧國的制度,像王猛、朱升這樣的奉旨進京的官員都是有安排住處的,可是姚廣孝和二人一見如故,遂邀請他們二人一同來到自己的住所安頓下來了。
幾人簡單的收拾了一下,然後一同來到院子裡品茶。
“二位,在下久在巴蜀,對宛城的情況不是很瞭解,此次大王突然下詔命我等三人進京,不知道二位可有收到什麼風聲沒有?”一陣寒暄之後,王猛放下手中的茶杯,向姚廣孝和朱升問道。
姚廣孝和朱升對視一眼,然後姚廣孝說道:“王兄有所不知,前些日子兵部尚書蘇弘大人與世長辭,同一時間,軍機處軍師將軍程昱大人告老還鄉,如今兵部、軍機處,還有大鄧最機密的明鏡,這三個重要地方群龍無首,而在這個時候大王突然詔我等入朝,恐怕是為了三個地方的主官。”
“這麼說,這一次我等三人入朝應當是接替這三個地方的了?”聽到這裡,王猛有些欣喜的說道,學會文武藝,賣與帝王家,就算是大才如王猛驟然聽到升遷也是不能免俗的。
姚廣孝點了點頭,說道:“應當是這樣,只不過就是不知道我等三人日後的去處如何了?”雖然對於升遷一事姚廣孝心中有數,可是三個地方,他們三個誰去哪裡還是一個未知之數。
“何須擔憂呢?無論是兵部,還是軍機處,亦或者是明鏡都是朝廷的實權部門,不管去哪裡都能夠讓我們一展抱負,至於去哪裡,大王自有聖裁,我等身為臣子自然是以大王的旨意行事的。”朱升對此卻是看得很開,去哪裡無所謂,反正不管是兵部,還是軍機處、明鏡都是實權部門,只要能夠當上這三個地方的主官,足以使他們一躍成為朝堂大佬了。
“朱兄所言甚是!”姚廣孝、王猛二人對朱升的話很認同。
而就在姚廣孝、朱升、王猛三人為自己的前途而憧憬的同時,鄧昇也在乾陽宮召見了吏部尚書寇準,他們今日談論主題就是新任九江太守還有廣陵郡太守的人選。
“大王,九江郡太守諸葛亮升遷蜀中道刺史之後,九江郡太守一職空缺,另外還有廣陵郡,此地新入我大鄧,第一任太守事關重大,不容忽視,還請大王示下!”寇準拱手向鄧昇說道。
鄧昇皺著眉頭,問道:“寇卿,不知吏部可有人選推薦?”
“回大王,吏部上下一致認為,九江郡、廣陵郡北臨中原,乃是我大鄧北疆之重地,能夠擔任這兩地太守之人定要穩重老辣,朝中各部之人雖說能力還不錯,但是還略顯稚嫩,並沒有主政一方的經驗,驟然治理兩郡不妥,因此吏部主張從其他地方平調太守!”寇準將吏部這些日子來商議的結果彙報給鄧昇。
“吏部此舉甚好,特別是廣陵郡新入我大鄧,如果太守沒有任何經驗的話恐怕還會壞事呢,那寇卿以為平調哪兩個太守較為妥當呢?”鄧昇點了點頭,說道,吏部的決議很合他的心意,可是現在問題就是,鄧昇想了這麼久還沒有想到到底誰能夠出任兩郡太守的位置。
寇準說道:“經過一番篩查,臣等認為潁川太守虞允文、吳郡太守霍光無論是能力還是經驗都是上上之選!”
“虞允文?寇卿可知他是張相的妻弟?”聽到虞允文的名字,鄧昇十分詫異,這可是張賓的小舅子啊,當初上庸大案之後,寇準就和張賓結怨,現在寇準居然舉薦虞允文,這不應該啊。
寇準點了點頭,說道:“這一點臣自然是清楚的,誠然臣與張相之間是有些不愉快,但是為國舉才乃是臣這個吏部尚書的分內事,只要他是一個有真才實學之人,臣並不會在乎他的身份的!”
“寇卿仁義,寡人甚是欣慰!”見寇準並沒有因為似怨而埋沒人才,鄧昇十分高興,畢竟都是國之重臣,政見不合有些矛盾鄧昇可以容許,但是若是因為些許個人恩怨就耽誤國家大事這可是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