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鄧昇大笑道:“嶽卿和諸位將士為我大鄧開疆拓土,寡人和眾卿在後方坐享其成,如今莫說出城五里,就是是十里、二十里寡人認為都是應該的。”
“大王知遇之恩,臣雖萬死不足以報之,今後當為我大鄧外御強敵,開疆拓土,以報大王深恩。”岳飛雙目含淚,單膝跪道。
鄧昇含笑扶起岳飛道:“嶽卿之心,寡人知曉了,好了,快快進城,先行前往太廟行獻俘之禮,隨後寡人在宮中設宴,為嶽卿和諸位將士慶功。”
“謝大王!”眾將士齊聲喊道。
太廟獻俘,乃是自古以來都有的禮儀,為了就是向列祖列宗報喜,而這一次乃是鄧國兩百餘年來第一次滅國之戰,當更加隆重。
先是吏部尚書鄧邕作為代表向鄧國列祖列宗宣讀祭文,包括鄧昇在內的所有人都跪在地上,等鄧邕宣讀完畢之後,便由鄧昇親自將祭文焚燒,祭奠給鄧國列代先王。
接下來就是進行獻俘,荊國一眾宗室子弟在荊王王津的帶領下緩緩進入太廟跪下,荊王王津手捧荊國王旗膝行而前,來到太廟前的爐鼎,將象徵荊國的王旗投入熔爐,也象徵著傳承了兩百餘年的荊國至此煙消雲散了。
王津身後的荊國宗室,皆嚎啕大哭,悲亡國之痛。
獻俘結束後,鄧昇親自牽著岳飛的手,來到景陽殿,接下來就是大封功臣的時候了。
景陽殿中,鄧昇高坐王座,內侍手捧旨意道:“古人有言功過必究,今大鄧徵西將軍岳飛、平南將軍楊延昭等人自乾元元年三月於宛城誓師伐荊,歷時五月,平荊地,擄荊國王室歸來,功莫大焉,特加封岳飛為衛將軍、兵部左侍郎、荊君,寡人又恐如今大鄧爵位無法封賜諸將,特於伯爵之下,增設子爵、男爵,於侯爵之上增設公爵,加封平南將軍楊延昭為慶陽君、驍騎將軍張飛賜子爵、伏波將軍馬超賜子爵、鷹揚將軍宋光賜子爵、樓煩將軍王策賜子爵、加封鄧艾為虎威將軍、龐德為建威將軍、李秀成為揚武將軍,其餘諸將皆官升一級,蘇弘、張賓、姚廣孝作為大軍軍師,出謀劃策,功不可沒,加封蘇弘為吏部左侍郎,張賓為刑部右侍郎、姚廣孝為兵部右侍郎,欽此!”
“謝大王!”雨露均霑,眾將皆是皆大歡喜,而沒有參與南征的將領則是暗暗憋住一口氣,決定下一次一定要入選出徵名單,好建功立業,封官賜爵。
待眾將謝恩之後,內侍又拿出一份旨意,宣讀道:“蔡茂、蒯否、黃仝等人棄暗投明,歸順大鄧以後,屢立戰功,加封蔡茂為安南將軍、賜子爵,蒯否為參乘,黃仝為安西將軍,賜子爵,原荊王王津,為保全百姓,毅然放棄一國之君之尊位,開城投降,深明大義,加封其為歸義伯。”蔡茂和黃仝身為荊國的大將軍和車騎將軍,投降鄧國後,獻出了襄陽和江夏,黃仝更是在鄂縣以五千兵馬力拒五萬吳軍,給個安字位將軍,子爵也是應該的,而蒯否也是純粹為了安荊地世家的心,而加封王津歸義伯也是為了安荊國宗室舊臣的心。
“謝大王!”蔡茂、黃仝、蒯否、王津四人出列拜道。
鄧昇又趁機用系統檢測了四人的四維。
“蔡茂,武力:72、統帥:85、智力:80、政治:73
黃仝,武力:81、統帥:80、智力:75、政治:70
蒯否,武力:50、統帥:43、智力:87、政治:85
王津,武力:45、統帥:38、智力:63、政治:62”
看到這幾個人的四維,鄧昇心中不禁嘆了口氣,這幾個基本都是荊國最高層的代表了,四維也就這個樣子,荊國焉能不亡。
封賞大典結束之後,鄧昇便在景陽宮中大宴群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