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至誠笑道:“錢塘大學和夏中科大走在最前列,這我知道,而且大夏最好的光學研究所就在夏中科大這我也知道”
陳良也不理解了,“張總既然知道為何不找他們?”
“首先夏中科大的那個實驗室是很多年前建的,至少到目前為止涉及到頂級光源的成果沒多少,更別談應用到光刻機上的,方向不一致”
劉海斌說:“談到方向,張總可知濱海現在在建的一個光源專案,就是夏科院和濱海政府合作建的濱海光源實驗室,而且濱海的各大高校都有出資”
“劉教授說的是張江那個國家重點工程濱海光源實驗室對吧,我瞭解過,從零四年立項至今,工程進度大概到一半了吧,總投資是12億大洋”
王洪說:“咱們濱大當初出資1Y”
張至誠說:“工程預計建設完畢的時間大概是09年,我等不及,而且這個專案將來我乃至於濱海的各大高校,濱海政府以及夏科院都控制不了方向,畢竟是國家工程,它能有多少科研人員和資金投入到光刻機光源方面是未知數,不瞞各位領導,廬州有我的一個電池實驗室,僅僅一個鋰電商用化方向,我跟廬州領導談的是一期投入30Y,後面每年投入10Y大洋,持續時間是10年,為的就是在續航和安全方面達到國際頂尖水平”
王洪心動了,“夏誠有這個資金投入?”
“有”
王明對電池有了解,物理化學雖說是兩個不同的分支,中間的合作非常多。
“電池這塊咱們國家本身就有底子而且很多方面都是國際一流水平,張總的資金投入加上政府的資源整合能搞出國際領先很有可能,可是在光學領域,我不是打擊張總,如果出不了光刻機應用這塊的成果呢?”
蔡光輝不樂意了,“老王,張總正在謀劃美帝的西盟,棋盤大著呢”
張至誠沒等王明還想說點什麼接話道:“事,有所謂,有所不為,如果每個人都因為害怕出不了自己想要的成果就不搞,咱們談什麼發展呢?給夏誠的時間不多,我追求的是極致的效率和確定的方向,濱大隻是第一站,也要起好頭”
陳良關注和王明不一樣,“西盟是美帝核心類的企業吧,張總有把握嗎?”
“陳院長,這是商業上的事,明年的機會很大,即便拿不下我也要用美刀搬空它”
不可否認,真心搞學術的人都有傲氣,而且不缺錢的這類人大多求的是名而不是財富。
上午的會面算是確定下來雙方的所求和意向,濱大也有自己的野心。
帝都大學和水木大學永恆的大哥和二哥,這三弟卻不固定。
好幾所大學都說自己是三弟,是真是假綜合實力說話。
如果濱大能率先在資訊工程和軟體工程這塊有所突破,三弟的位置穩了不說也不是沒有機會更進一步。
中午是行政招待,王洪有心要和張至誠單獨談談。
招待結束後,下面的人談事,例如圈地問題,專案時間問題,人員安排問題,出資問題,建設問題,裝置購買問題等等,王洪邀請張至誠去辦公室。
“像張總這樣的企業家,大夏還真沒有幾位”
王洪的級別很高,比呂衛華還高,當然你非要把兩人比較在一起不妥,總之敬重就對了。
“王校長,我也就是有幾個閒錢,我也曾經想過花天酒地的活一輩子算了,真這樣總感覺太無聊,我記得我跟夏為任總談話的時候說過這麼一句話,我這一生總要為理想發發電,即使不成功也為科技的發展做了貢獻,人活在世上就是這樣,有人為生活,又認為財富,有人為名譽,前兩者我都不缺,也別指望我有多大的責任,我只為名,我想這些專家們也是如此,濱大難道就不想更進一步嗎?所以咱們都是同一類人,這不就是合作的基礎嘛”
王洪沒想到張至誠這麼直接,都不知道怎麼說了,思索了下,“其實咱們濱大在其他方面也有優勢的”
“王校長的意思我明白,更進一步的合作嘛,拿濱海光源這個專案來說吧,它是國家工程,建設時間卻需要5年,我無法想象如果我這個研究實驗室也要這麼久,我還有沒有信心再往裡面投入,我不是怪上面不用心,畢竟只有12Y,資金有限,而且國家的精力不可能放在一個專案上,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我不一樣,我要做什麼只看效率和結果,需要花多少錢只需要給我數字,我覺得可行那麼就做,我把半導體的所有節點全扔給濱大,王校長您告訴我這需要多長時間?即便時間在我的設想範圍內,王校長您能保證濱大能完成所有節點,而且成果都能符合我的要求嗎?”
王洪暈,國家都不能保證的東西,他拿什麼給張至誠保證,還不是想人家的捐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