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這邊大致的風俗就是年三十上午去拜祖墳,回來開始貼對聯。
張至誠帶著堂弟張至義在奶奶的墳頭重重的磕了幾個頭,老人家當年走的很快,心肌梗塞。
農村有這個病的,基本上連搶救的機會都不會有。
接著就是給他絲毫沒有印象的長輩的墳頭燒紙,接著放煙花和鞭炮。
回來就是貼對聯了,張至誠的鋼筆字寫的不錯,毛筆字只能說一般。
平常年份都是爺爺張明堂寫的,今年張至誠有抬頭的趨勢,兩家的對聯全交給了他。
農村的房子不像城裡的,就那麼幾個門。
瓦房那邊就是5幅,廚房這邊不僅門上要貼,灶臺也要,還有雞棚,鴨棚,拖拉機,雖說豬圈早就不養豬了,也不能漏,連舅爺爺放的牛的牛角上都貼了一幅。
還有福字,萬事如意,五穀豐登等等,工程量不算小。
張文兵僅僅打了個漿糊,剩下的全交給張至誠兄弟倆。
忙到了小半中兩人才算搞完兩家的對聯。
張至誠接下來就是給財院的幾個相熟的同學,還有幾個女性朋友,還有認識的珠城社會人士發簡訊。
農村都是中午過年。
上午事情忙完了,張至誠就跑到廚房裡,他嘴饞了。
張至義看到張至誠進了廚房,他也跟了過來,這幾天相處他對堂哥有點崇拜。
劉慧珍滷好的鹹鴨爪特別有吸引力。
“大媽,哥偷吃”
張至義看到張至誠在偷吃,狠狠嚥了幾口吐沫。
爺爺張明堂還在,所以每年過年要麼是在張至誠家,要麼在二叔家,而且堂弟被張明堂管的相當嚴。
“媽,我這可不是偷吃,就是嚐嚐老媽的手藝退步了沒有”
張至誠一邊吃還一邊給自己找藉口。
劉慧珍拿起旁邊的圍裙就在張至誠屁月殳上抽了幾下
“就緊著自己吃,也不知道給至義拿”
張至誠一邊吃,一邊拿碗幫張至義夾了幾個鴨胗還有鴨爪,剛滷好的菜很燙,張至誠無所謂,小堂弟可不行。
姐姐張婷看不下去了,“你倆少吃點,中午還有好多菜呢”
農村的人情味比城裡重太多了,家庭的溫暖都讓人感覺到更舒服,不過張婷的話被無視了,兄弟兩人都選擇不搭理她。
張至誠吃了幾個就有點扛不住,都是曬乾了的鹹貨,光吃的話鹹的要死,想喝水。
“至義,要不要喝水”
“要”,張至義的小碗裡都快見底了。
倒了水,“至義啊,不能再吃了,不然下午你就等著難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