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聯合會杯A組第一輪中,中國隊在揭幕戰2:2戰平巴西隊,拿到了第一分,這也是中國成年國字號球隊在世界大賽上拿到的第一個積分,中國足球向世界充分展示了來自亞洲的新力量,能兩度領先東道主,我們完有理由相信目前這支中國隊在世界盃上的競爭力。正常發揮,即便是在世界盃上,對中國隊來說絕對不存在死亡之組!”
“唯一可惜的是武三石在比賽最後時刻射丟了絕殺單刀,中國隊原本可以拿到三分的機會,就這樣失之交臂。我們無意指責裡皮的換人,但他連續信任武三石,結果就是連續兩場都錯失了單刀……”
“裡皮偏信武三石不可取,拔苗助長式的重用或許正在重演下一個董方卓式的悲劇!”
一直到第二天,在中國記者們都還充斥著這樣的論調。
他們一邊接受著來自包括巴西同行在內的敬意和讚揚,心裡還是很舒暢。畢竟出了亞洲,這些世界足球的傳統強國都對這支新的中國隊實力沒有概念。
亞洲冠軍?究竟是比日本技術更細膩,還是比韓國更能跑?或者比波斯鐵騎伊朗作風更鐵血?
一場2:2讓世界看到了這支中國隊的標籤——快!
速度足以快到讓硬碰硬強吃巴西隊最能跑的兩翼!
一場平局只是裡皮的中國隊在世界賽場初露崢嶸。
不過中國媒體卻並不滿足——如果武三石沒有在傷停補時階段射丟這個單刀,平局就足以讓所有人皆大歡喜,照這麼踢,爭取一下小組出線也不是不可以。
但是現在,記者們在渲染勝利的時候總是帶著刺:要是武三石把握住那個單刀,可能我們就能一分變三分了。
不是一兩家媒體表達出這樣的惋惜,諸如《體壇週報》、《足球報》這樣的國內一線足球媒體首先表達出這樣的態度,乍聽起來感覺沒什麼,但是經過不少二流小報添油加醋之後,就不是那麼一回事了。
“準星何在?聯賽當紅炸子雞武三石在國家隊兩場三丟單刀!”
“留洋幫掩蓋不了的尷尬——本土當紅前鋒單刀射術業餘級。”
“銀狐老謀深算?裡皮為何偏愛武三石?”
當這樣的標題能夠在國內網路上強勢霸屏的時候,武三石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
看著自己平日還算比較清靜的微博評論區這兩天熱鬧無比,但都以惡評居多,武三石有些懵逼。他還真沒處理這種場面的經驗。好像自從他踢球以來,不管是在上海崇明青訓基地,還是踏入職業賽場,他都是順風順水。保持著中國職業聯賽最年輕出場紀錄,冠在他頭上的頭銜更是眾多。他的恩師,中國青訓事業教父徐根寶更是在看到他踢球的第一眼就說了一句“中國的馬拉多納來了。”
他的綽號也就這麼出來了——直到現在國內媒體和球迷都習慣稱他武球王。
不過有球王的稱號,自然就得享受同樣的待遇。馬拉多納在球場上的表演和風采會受到很多人追捧,但就連他承受的罵聲也同樣多。英格蘭球迷就是首當其衝的,他們可是馬拉多納爭議代表作“上帝之手”的直接受害者。
但顯然武三石還不適應,吃飯的時候拿著筷子看著大塊大塊筋道的牛肉都沒什麼食慾。
周天成和他坐一桌,看到他這樣自然得關心,武三石對周天成直接坦承,他覺得對周天成沒什麼不能說的,畢竟周天成沒有任何球星架子,還給了他不少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