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打著各種正大光明的名義,收購各類茶葉、瓷器和絲綢,然後換取春風商隊生產的低廉工業品。
這些工業品包括鐵鍋,菜刀,各類生活用品,各類照明工具,各類白紙……
沒辦法,宋朝跟春風商隊完全沒法比較。
明眼人都能看到春風商隊提供的技術強大。
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他們還調整生產結構,大規模地養蠶,種植桑田,生產瓷器。
不少農人因為這個,稀里湖塗地化農為桑,然後被動地加入到推進瓷器和茶葉生產之中。
在這些生產活動改變的時候,一些精明的官員也邀請春風商隊的人前往他們名下的統轄的地方進行基建工作。
餘杭鎮的基建可是被宋朝人看在眼中的。
這些春風商隊的人技術強大,而且還提供糧食,他們不介意分潤一番。
在趙煦跟章淳同意跟春風商隊達成一些合作的時候,無數拜帖送入春風商隊的辦事處,各方勢力尋求跟他們合作。
春風商隊出技術,出前期建設資金,宋朝這邊只需要提供土地和人工,便可以獲得各種珍貴的技術。
這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不過這些拜帖到了春風商隊這邊,負責人居承顏直接笑了起來。
“諸位大人,每一處都建立酒坊是非常不現實的,在靠近臨河地區建立酒坊是可以的。但是。
內陸地區最好因地制宜的建設工坊。”
這些宋朝人滿臉疑惑地看著居承顏。
居承顏笑著拿出了一個個計劃書和大禮包。
“諸位大人,因地制宜,就是要因地產出不同,建立完善的工業機制,提高社會的生產力,增加就業率,讓百姓可以用更低廉的價格獲得商品,讓百姓提高幸福感。所以,貿然開灑坊是不可取的,我們卻可以透過其他途徑讓大家賺錢的同時,也讓百姓過上好日子。”
宋朝拜訪居承顏的人扭捏著詢問如何富民。
便見居承顏舌燦蓮花,一個個妙計如炒豆子般說了出來。
所有拜訪的人聽到這些奇思妙想,無不熱血沸騰。
他們本以為釀酒坊流水線還有水泥廠之類的就夠奇思妙想了。
誰知道這些人能給很多東西玩出花來。
單單一個食品製作,他們就提出無數想法。
一些食品可以透過特殊的製作方式,達到保質幾年的時間。然後可以將這些食物銷售宋朝各地。
單單一個包裝和儲存都是一個令人心醉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