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人們對袁崇煥此人褒貶不一。
有人認為他才能頗豐,有人認為他不過是插標賣首之輩。
有人認為他志大才疏,跟崇禎口吐狂言純屬無稽之談,三年平遼更是笑話。
黑他的人說袁崇煥到達遼東後,第一個就是拿毛文龍立威。
這才導致後期建奴沒了牽制機會,可以傾巢而出。
己巳之變中,因執行焦土政策,兵敗後被崇禎殺了千刀洩憤。
卻不知袁崇煥在當時有自己說不出的苦衷。
那毛文龍不僅奢靡跋扈,更有隱隱自立心思。
袁崇煥初入遼東,必須要立威。殺毛一人,可以讓眾多將士如臂所用,袁崇煥認為值當的。
己巳之變的大敗,不僅僅是遼東建奴兵鋒太盛,更是因為京營糜爛,兵將戰鬥力太差。
十多萬將士連出城作戰的資格都沒有,跑出去跟人決戰,才是取死之道。
執行焦土政策,封閉京城才是最穩妥的做法。
但袁崇煥這麼做,大大損害京城勳貴的利益。
更壞的是在己巳之變後,他信任的大領導崇禎沒有頂住京城勳貴壓力。
所以袁崇煥成為了勳貴洩憤的工具人。
袁崇煥並不看好這次魯莽的出征,但他必須尊重天啟皇帝決定!
他可不認可那些神秘的域外人。
這次莽撞的出征,他不知道這次有多少士兵能活著回來。
“大人,我們要不要幫助一下這些將士?”
袁崇煥搖搖頭:“幫不了,遼東將門對那破虜伯跟他的麾下恨之入骨,貿然讓軍隊幫助,不在背後捅刀子就不錯了。”
隨後,袁崇煥讓邊關嚴防死守,保護大明國境線安全!
陳牧和一幫新軍,在所有遼東將領送死人的目光中,朝建奴現在掌控的廣寧城出發了。
這一路上,風雪阻擋,刺骨寒冷襲人。未經開發的泥土路,更是顛人。
坐在四輪車上,就如同坐電動馬達上顫抖一般難受。
行軍兩天,部隊直接繞過錦州,隨後到了大淩河,便看到無數墳塋。
一旁的曹文昭解釋:“這是之前修建的一個屯堡,建奴入侵後將屯堡700餘人全部被殺。像這樣的屯堡有幾十個。其中以西平堡前沙嶺一帶最為慘烈。”
廣寧跟西平已經被建奴佔領,他們明明有能力收攏屍體,卻任由明軍屍骸暴屍荒野。
這種屍骸景觀是一種精神上的震懾。
敵人看到會憤怒抓狂,但屢戰屢敗的大明將士,士氣卻會急劇衰落。
這也是一種報復,大明人信奉入土為安,暴屍荒野乃是天大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