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伶抿了抿嘴唇,似乎有些為難的樣子,沉思了一會兒才說,“不知三位是否聽說,陛下最近在籌備一件事情,當然,說大也不是什麼大事兒,只是,陛下一直感念過去順王府的瑾太夫人對他照顧有加,又是先順王爺最寵愛的夫人,所以,打算想封瑾太夫人為太后呢。”
這個訊息,景承自然還沒有跟朝中其他人說過,三人這時從倫伶的口中聽到,都未免有些大驚失措。
尤其對於恪守皇家禮法的肅王爺來說,這簡直是無法接受,他知道黛瑾的過去有些不怎麼光彩的經歷,尤其還是做過奴婢,就算她本是國公爺嫡女出身,也實在不配做一朝的太后。
而另一個對著訊息反應強烈的,就是姚尚書了。姚尚書雖然一直不偏不倚,跟朝中重臣的關係都不錯,不過,近日來因為景承登基,代璋也勢頭大起,對於他這位兵部尚書,還是有些威脅的。
如果黛瑾做了太后,那代璋在武將當中,就更是數一數二的人物了,姚尚書想到這兒,心裡還是有些不大痛快。
不過,三人都不敢立刻提出什麼意見,或是在臉上表現出什麼不快來,畢竟他們顧忌,那瑾太夫人不是旁人,正是眼前這位皇后的親姑母呀,皇后之所以提出這件事情,一定就是為了想要爭得他們的同意吧。
沒想到,倫伶話鋒一轉,“不瞞三位所說,瑾太夫人正是倫伶的親姑母,如果真的成為了太后,那想來也是我楚家門中一件極盡榮耀的事情。可是,作為皇后,若是隻顧著自己的孃家榮耀,不顧皇家的利弊,那就不配做這個皇后了,肅王爺,兩位尚書,您們覺得我說得對麼?”
三人聽到這裡,心中都嘖嘖稱奇,難不成,這年輕的皇后娘娘竟能放著自己孃家的利益於不顧?那可是比古往今來的太多后妃都強上太多了。
倫伶接著說道,“姑母雖然多年來為了順王府確實辛苦,不過若說是封為太后,著實是不合適。所以,想來想去,都覺得這不是個好主意,不過陛下現在聽不進去我的話,說多了呢,又覺得好像是倫伶不孝順姑母,所以,還要指望三位大人,在皇上面前多多勸說才是。”
“娘娘如此深明大義,乃是我朝的福氣。”肅王爺緊接著倫伶的話說道,“不過臣斗膽問一句,既然瑾太夫人是娘娘的姑母,為何娘娘要堅持反對呢?”
肅王爺這話也說道了兩位尚書的心裡去,若是說讓黛瑾做太后不合適,那麼最多在皇上面前提一句也就是了,這麼大張旗鼓的叫了外臣進後宮來商議,實在是顯得有些過分刻意了。
三人也是在朝野中摸爬滾打了多年的,若是沒有摸透對方的意思,也不會輕易表達自己的態度。
倫伶聽了這個問題,沉吟了半晌,突然抬頭說道,“皇叔公,兩位尚書,記得早幾年的時候,先皇曾詢問過三位關於儲位的看法,當時,是不是有‘立子殺母’這一句話傳出?”
聽到“立子殺母”這四個字,三個人渾身都打了個激靈。當年跟先皇殿中的密探,也不知道是怎麼一個傳一個,居然就傳到了當今的皇后耳朵裡。
作為一心為國的臣子,提出立子殺母,自然也不是什麼過分的事情,可是當著後宮的嬪妃,尤其是皇后的面上,這樣的說法,儼然有威脅的意味在其中,三人一時間實在想不出什麼好對答的話來。
倫伶笑笑,“當然,現在皇上也還沒有個一兒半女的,也談不上那麼遠的事情,不過,既然做得了這個皇后的位子,就也不得不為未來著想,如果真的有一天要選擇,倫伶一定會寧可犧牲母家全部的利益,來保全皇家的,那麼為了不要有那樣一天,所以現在就並不希望楚家會成為一個令陛下和各位達人擔心的威脅,姑母和伯父,在前朝也好,後宮也罷,最好也不要太過氣盛而惹人眼目了。”
這一番話,說得在做三人頻頻點頭,皇后娘娘的心意,他們現在大概是明瞭了。
在肅王爺和兩位尚書的眼裡,看出來倫伶是想要發展自己的勢力,可是為了不重蹈謝敏的覆轍,她並不想靠著自己的姑母和伯父,而是重新拉攏一些靠得住又不惹人懷疑的人。
當然,他們並不知道倫伶內心深處早已對代璋和黛瑾兩人充滿了積怨,只覺得這位新皇后,比起曾經的謝貴妃,道行高了不知道幾個層次。
看著位高權重的三人臉上都露出頗為讚賞的神色,倫伶心滿意足,最後還補充了一句,“皇叔公,兩位尚書,倫伶年輕沒經驗,只是一心想為了陛下好,因此,宮裡宮外的事情,以後還要多多求助於三位,若是有我這個做皇后能做的,還望不吝賜教。”
這番話說的委婉,言外之意卻也十分明顯。
這樣一來,倫伶此舉,可謂一舉兩得。
一則,第一次試水,就得到了來自幾位重要大臣的讚賞,來自這三人的支援,為她以後與強大的姑母和伯父作對,打下了一個極為重要的基礎。
二則,在朝野中強大的反對聲中,景承最終還是沒能如願將黛瑾以太后的名義接進後宮來居住,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督促著巡防軍隊多多留意順王府周遭的安危,可是自此以後,想要能夠常常見到黛瑾的願望,便是徹底被打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