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願意投降劉備,但一樣米養百樣人,總有一些人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做出了截然相反的選擇。這些人主要是劉勳廬江兵中名義收編的山賊。
大將陳策從劉勳處退下後,對其親通道:“劉玄德號稱寬宏,其法實嚴,在其麾下,動輒得咎,不得自由。萬難如現在這般恣意。
揚州多山陵,豪傑蜂起,各擁部眾。我等可暫入山中,等劉玄德北方有事,可再出山。”
眾親通道:“願隨兄長!”
陳策欲挾持劉勳而去。
事情敗露,兩人戰於城中。城中大亂,廬江兵多依其將主中立,不救劉勳。
劉勳不敵陳策,護著妻妾子女出城奔牽招大營。
牽招對劉曄道:“劉子臺有才名,子揚對其可熟悉?”
劉曄嘴角露出一絲譏諷,道:“劉子臺乃琅琊王遠支,漢室宗親,與其族兄劉子璜齊名,時人況之於東萊劉公山、劉正禮兄弟,號稱二驥。以我看來,此四人皆名過於實,非英雄也。”
劉公山即劉岱,劉正禮即劉繇,號稱“二龍”。
討董時,劉岱為兗州刺史,曾攻殺東郡太守橋瑁,首開關東諸侯兼併之端,後為黃巾所殺。
劉繇被朝廷任為揚州刺史,與袁術爭揚州,為袁術、孫策所敗,逃依劉表。
劉子璜名劉功,故虎牙校尉,曾參與討董,因與袁紹不睦,被袁紹所殺。
劉功、劉勳兄弟字子璜、子臺,或許出自《楚辭·天問》:“璜臺十成,誰所極焉?”玉石樓臺之意。
牽招點頭道:“劉子臺擔任廬江太守經年,御下無力,致生內亂,其能確與其名不符。”
但既然主動來投,自不能拒之門外。
牽招親自在大營門口迎接,將劉勳等迎入大帳內,請劉勳上座。
劉勳形容狼狽,連稱不敢,最終坐了客位。
另一時空的劉勳仗著與曹操知交舊識,又有恩於曹操,失廬江投操後,勳位極高,論名義官職還在夏侯惇之上,為人“貴寵驕豪”,與曹洪皆稱“軍中豪右”,最終因圖謀不軌、誹謗等罪名而被隱誅。
如今他卻沒有絲毫驕氣,等簡單收拾一番後,又恢復了氣度。舉止有禮,氣度雍容,面帶微笑,不倨不諂。單看表面功夫,確實是個人物。
牽招的個性“猛毅”、“壯烈”,對這種貴人並不感冒。
但既身為一方節帥,荷方面之任,就不能任性行事,只得掛上笑容,虛與委蛇。
賓主盡歡。
劉勳逃出城時,馮鼎已乘隙而入,頂住乘勝追擊劉勳的陳策,雙方在城門口鏖戰。
陳策出身山賊,只是名義依附劉勳,仍舊可以保持獨立性。
其眾皆見過血、殺過人的老賊,勇猛敢鬥,悍不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