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招選擇救高順,兵入雞林道,阻擊文丑,又爭取了半月時間。
高順無從得知劉備前線訊息,最佳之策便是放棄陽阿,先破文丑逄紀。
陳祿、孫觀皆同意高順之策。
高順道:“我率一部兵在此阻擊袁紹,想必能爭取數日時間。
君等輕裝西上,日夜兼程,速破文丑後,在谷口修築工事,等我來會。”
孫觀道:“仲達勇銳,長運兵精,西上破文丑,最為合適。我守陽阿可也。”
陳祿笑道:“獨抗袁紹,此大功也。二君且將此立功機會讓於我罷。”
三人皆爭著留下阻擊袁紹。
實非爭功,乃爭死也。
西上破文丑還有勝機,即便不諧,也能衝破文丑阻攔,與田豫匯合,等待劉備回援。
而留下抗袁紹,基本是必敗下場,毫無轉圜餘地。
孫觀豎起眉毛,沉聲道:“時間緊迫,休要羅唣。
君等皆兗州兵,入河東戰,鬥志必不如我軍。
我軍半為河東人,守護家園,戰意堅定。
我率一部兵守陽阿,君等速西上。
若不能破文丑,我必向立功面陳君等之罪!”徑取安排留守部隊。
高順和陳祿相視一眼,用力點頭,各自回軍中整裝。
夜裡,高順、陳祿率撼山、厲鋒二軍悄然出城,向西而去。
高順回頭遙望陽阿城,指著山路之側幽深昏暗的山澗發誓道:“某不能破文丑、逄紀而還者,必墜此澗!”
在大軍西出之前,高順已派斥候先行,向牽招通報訊息。
牽招道:“我軍獨力,最多潰圍而出,無益大局。
有高、陳二將併力,或能擊破文丑。然後再悉軍對抗袁紹。
雖然雞林道不如陽阿險峻,也能支援一段時間。”
牽招也在思索請高順、陳祿、孫觀放棄陽阿西上合兵,先破文丑,已派使者翻山間行去見田豫,商議此事。使者未返,而高順使者馳至,不由喜道:“高將軍之見,正與我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