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形勢不利,亦可退至河北。呂將軍可助我軍取河內。
若破麴義有功,大將軍可割河內、河南等於呂將軍,委以司隸、關中。
待大將軍南攻青州、兗州時,呂將軍自河南攻兗州、豫州,夾擊劉備。
陳公意下如何?”
陳宮怫然不悅,道:“袁公既有此計,君為何不直言?欲相欺乎?此與袁公寬宏大度之形象大不相符,令人費解!”
高幹笑謝道:“此某相戲耳。陳公無需介懷。形勢緊急,當速決為上。”
陳宮冷哼一聲,放棄糾纏,問道:“袁公將帶多少軍隊前來?”
高幹道:“大將軍已派鎮東將軍顏良,率兩萬精兵南下。”
陳宮等了一會,見高幹不再說話,瞪眼問道:“劉備有兵八萬,袁公就派兩萬兵?”
高幹不悅道:“顏良有萬夫不當之勇,麾下皆百戰精銳,足以以一當十,加上呂將軍本有三四萬兵,如何不能對抗劉備區區雜兵?
且劉備缺糧,不耐久戰,此天時在我。
我等據河澤,守堅城,此地利在我。
劉備侵略臨州,所行不義,此人心在我。
公何必言兵少?兵貴精不貴多,將貴勇不貴眾!”
陳宮嘆道:“袁公雖大敗田豫於河間,但田豫兵非劉備精銳,且當時沮授兵多而田豫兵少。
袁公怎能如此輕視劉備?以某觀之,麴義不過小患,除之易矣。
劉備方為大患,當全力以赴。
袁公本末倒置,實可嘆也。”
高幹心底是同意陳宮之言的,沮授、田豐也都認為應派大軍支援呂布,在河南地佔據一塊根基,作為日後討伐劉備的橋頭堡。
然而郭圖逄紀等堅持認為麴義與曹操結合,小患立即變成大患。劉備和袁紹之間,黃河之險雙方共有。曹操與袁紹之間,卻是居高臨下,又有麴義威脅鄴城,實乃腹心之疾。
袁紹對曹操和麴義之叛,恨之入骨,堅欲先剪除二人,沮授田豐等也無可奈何。
陳宮代表呂布,高幹代表袁紹,簽下盟約。
顏良立即從黎陽過了結冰的黃河,來到白馬,與陳宮、高幹一起先行至濮陽。
顏良兩萬兵加上陳宮一萬兵,自濮陽傾巢而出,南下離狐,行至一半,鄄城急報:關羽率兵萬人已西上直撲濮陽!
鄄城守兵是在關羽離開後,繞路飛騎來報的,關羽軍雖是步騎混合,但預計就在這一兩日內到達。
陳宮大驚道:“我軍中家眷、糧草輜重大都在濮陽,濮陽若失,我軍必潰,君等與呂將軍之軍亦無所依。當速還兵濮陽!”
顏良一番思索,反駁道:“我軍聞敵則退,必傷士氣。奔回濮陽,亦傷體力。
而關羽則可從容休整,肆虐鄉里,徵集糧草,脅裹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