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兵力兩萬五千,麴義有兵一萬三千,皆是久經沙場的老兵。
曹操自公元184年討黃巾,後解甲歸田,上百將士化作賓客跟隨。
公元190年討董卓,曹操即以百餘老兵拉起隊伍,東征西討。這百餘老兵漸漸成為曹軍中堅,如馮楷、路招、車胄、丁斐、成何、徐商、呂建等。
公元193年夏,曹操為劉備所破,損失慘重,逃脫者僅數百人。
袁紹派曹操徵幷州,將這數百老兵發還給他。其餘韓荀、朱靈、高覽所帶萬餘士兵也都是袁軍精銳。
如今這些精銳大都歸了曹操。
曹軍步卒的戰鬥力非但不弱,還很強。
麴義弩戰之法威震天下,更是強兵。
曹麴合流,別說李張聯軍兵力不如,就算兵力與曹麴相當,硬對硬正面對決,也非曹麴之對手。
所以曹操才認為在河內大勢已定。
賈詡對李通、許褚、張遼諸將道:“我軍實力遠遜於曹操、麴義,正面難以抗衡,當避之於平原。”
與胡騎一戰,李通、許褚損失近兩千人,傷筋動骨。
李通問道:“避往何處?”
賈詡向西一指道:“離此百里,王屋山中。
一者,軹、箕二關皆險塞,騎兵無用武之地。
二者,山林茂密,強弩威力亦削弱。
三者,可塞曹操西入河東之路,背山而戰,地利在我。
四者,可與牽將軍呼應,後路無憂。”
郝萌大聲反對:“君計某不敢苟同。
且不說軹關、箕關能否攻下,就算攻下,那等山地,補給困難,糧草難籌。
我等若入該地,是自取死也。
況且,我軍孤懸于山中,於河內形勢有何助益?
只能眼睜睜看著曹操吞併河內罷了。”
賈詡冷笑道:“曹操欲取河內,袁紹亦派麴義取河內,兩者本有矛盾。
如今曹操與麴義合流,不過是權宜之計,臨時苟合罷了。
我軍暫讓出河內,兩者之間必生變。”
李通、許褚渡河北上,是未料到曹操會與麴義媾和。既見兩者媾和,就應果斷跳出圈外,以觀形勢變化。
張遼道:“賈君之計是也。”